时间: 2025-05-01 03:08: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08:53
指天空极高处。天之色本为苍青,称之为"丹霄"﹑"绛霄"者,因古人观天象以北极为基准,仰首所见者皆在北极之南,故借南方之色以为喻。见明王逵《蠡海录.天文类》。
1.
【绛】
(形声。从糸(mì)。本义:大红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绛,大赤也。 、 《广雅》-纁谓之绛。凡九旗之帛皆用绛。 、 《淮南子·地形》-绛树在其南。 、 左思《吴都赋》-纶组紫绛。 、 清·姚鼐《登泰山记》-绛皓驳色。
【组词】
绛帐、 绛脂、 绛纱、 绛帻、 绛节
古都名。春秋晋地。
【引证】
《国语·晋语》。注:“晋国都,在今山西绛县。”-绛人也。
【组词】
绛人、 绛侯、 绛老
2.
【霄】
(形声。从雨;肖声。本义:米雪)。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霄,雨霓为宵。 、 《国语·齐语》。注:“冰雪杂下者谓之霄。”-雨霓为霄雪。 、 《和吴冲卿雪诗》-风助霄仍汹。
【组词】
霄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