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02: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02:38
池沼:指自然形成的、水深较浅的、通常不流动的水体,如池塘、沼泽等。字面意思是由“池”和“沼”两个字组成,“池”通常指人工挖掘或自然形成的水坑,而“沼”则指湿地或沼泽。
“池沼”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池”和“沼”分别指代不同类型的水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词合并使用,泛指各种自然水体。
在**传统文化中,池沼常与自然美景、隐逸生活和诗词创作联系在一起。例如,古代文人常在池沼边吟诗作画,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池沼给人以宁静、深邃的感觉,常让人联想到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循环。它也可能唤起对童年时光的回忆,如在池沼边玩耍的快乐时光。
个人经历中,池沼可能是一次郊游的目的地,或是一个安静思考的地方。例如,一次在池沼边的野餐,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和和谐。
在诗歌中,池沼可以被描绘为:
月光洒在池沼上, 波光粼粼,如梦如幻。 蛙鸣声声,夜色深沉, 自然的乐章,永不停歇。
池沼的视觉联想可能是清澈的水面、丰富的植被和多样的水生生物。听觉联想可能是蛙鸣、鸟叫和水流声。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pond”和“swamp”,与“池沼”有相似的含义,但具体用法和文化内涵可能有所不同。
池沼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描述了自然界中的水体,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意义和情感联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类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强与自然的联系。
1.
【池】
(形声。从水,也声。本义:水停积处)。
水塘。
【引证】
《广韵》-池,停水曰池。 、 《中文大辞典》-穿地畜水,圆者曰池,方者曰塘。 、 《诗·大雅·召》-池之竭矣。 、 《诗·小雅·无羊》-或饮于池。 、 《礼记·月令》。注::穿地通水曰池。”-毋漉陂池。 、 《周礼·雍氏》。注:“谓陂障之水道也。”-掌沟渎浍池之禁。 、 《国语·周语》-囿有林池。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唐·贾岛《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组词】
游泳池;池苑、 池阁
2.
【沼】
(形声。从水,召声。本义:水池,积水的洼地。上古时期,池和沼都表水池,塘在中古时期才表示水池。一说圆曰池,曲曰沼)。
同本义。
【引证】
《一切经音义》引《说文》-沼,小池也。 、 《诗·召南·采蘩》-于沼于沚。 、 《诗·小雅·正月》-鱼在于沼,亦匪克乐。 、 《礼记·礼运》-龟龙在宫沼。 、 《左传·隐公三年》-涧溪沼沚之毛。 、 《孟子》-王立于沼上。 、 《淮南子·原道》-射沼滨之高鸟。 、 唐·白居易《过骆山人野居小池》-茅覆环堵亭,泉添方丈沼。
【组词】
沼沚、 沼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