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3:52: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3:52:25
词汇“悬冰”的深入学习和分析:
“悬冰”字面意思是指悬挂着的冰,通常指的是在寒冷环境中,如高山或极地,水滴或雪在物体表面冻结形成的悬挂状冰体。基本含义是指一种自然现象,也常用于比喻某种悬而未决或危险的状态。
“悬冰”一词由“悬”和“冰”两个字组成,其中“悬”字源自古代汉语,意为悬挂、悬空;“冰”字则指冻结的水。随着语言的发展,“悬冰”逐渐被用来形容各种悬挂状的冰体。
在一些文化中,“悬冰”可能被视为美丽而危险的自然景观,如在摄影和旅游宣传中常被用作吸引眼球的元素。
“悬冰”给人以冷峻、危险和不可预测的情感反应,同时也可能引发对自然美的赞叹。
在冬季登山时,我曾亲眼见到过悬冰,那种壮观而又危险的景象至今难忘。
在诗歌中,“悬冰”可以被用来形容某种冷峻而美丽的景象:
在山巅,悬冰如剑,
寒光闪烁,刺破天际。
结合图片,可以看到悬冰在阳光下的闪耀;结合音乐,可以想象到冰块碎裂的声音。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hanging ice”或“icicle”,虽然表达略有不同,但都指代类似的自然现象。
“悬冰”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种自然现象,还具有丰富的比喻意义和情感联想。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它能够丰富我们的描述和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1.
【悬】
(形声。从心,县声。本作“县”,象断首倒挂,后加“系”。假借为行政区域的“县”后,另加“心”字表示悬挂。本义:吊挂)。
同本义。
【引证】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悬者植梯接之。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以叵幅悬之。 、 清·张廷玉《明史》-倒悬之。
【组词】
悬丝诊脉、 悬壁
2.
【冰】
(会意。从仌,从水。金文作“仌”。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体积增大,表面上涨(上拱)形。《说文》:“冻也,象水凝之形”。小篆繁化,增加“水”变成。从“仌”从“水”的会意字,于是“仌”就专用作部首。本义:水冻结而成的固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冰,水坚也。 、 《易·坤》-履霜坚冰至。 、 《诗·邶风·匏有苦叶》-迨冰未泮。 、 《汉书·五行志》-冰者,阴之盛而水滞者也。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 、 《管子·五行》-冰解而冻释。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公徒释甲,执冰而踞。
【组词】
冰扳、 冰麝、 冰清水冷、 冰前刮雪、 冰玉自信、 冰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