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04: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04:09
词汇“乌踷兔走”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常用词汇。从字面上看,“乌踷”可能指的是乌鸦的跳跃,“兔走”则是指兔子的奔跑。这个词汇可能是由两个部分组合而成,用来形容某种动态的场景或状态。
由于这个词汇不常见,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创造一种生动或诗意的画面,但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几乎不会出现。
由于这个词汇不常见,很难找到实际的例句。以下是一些假设的例句:
由于这个词汇不常见,其词源和演变历史不详。可能是由文学创作或特定文化背景中衍生出来的词汇。
在某些文化或文学作品中,乌鸦和兔子可能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如乌鸦可能象征智慧或不祥,兔子可能象征敏捷或生育。因此,“乌踷兔走”可能在特定的文化或文学语境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这个词汇可能给人带来一种生动、活泼的情感反应,联想到自然界中的动态场景,或者在文学作品中创造的一种诗意画面。
由于这个词汇不常见,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晨曦的森林里,
乌踷兔走,生机盎然,
每一跳,每一奔,
都是大自然的赞歌。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乌鸦跳跃和兔子奔跑的生动画面。结合音乐,可能会联想到轻快的旋律,如鸟鸣和风声。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动态场景描述可能存在于各种文学作品中。
“乌踷兔走”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展示了语言的创造性和多样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诗意。
1. 【乌】
2. 【踷】 邪行貌。
3.
【兔】
(象形。象踞后其尾形。本义:哺乳类动物,通称兔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其兽前足短后足长,俗字作菟。-兔,兽名。象踞后其尾形。 、 《论衡·奇怪》-兔舐毫而孕,及其生子,从口而出也。 、 《诗·召南·兔置》-肃肃兔罝。 、 《礼记·曲礼》-兔曰明视。 、 《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 、 、 、 《乐府诗集·木兰诗》-雄兔脚扑朔。 、 、
4.
【走】
(会意。金文字形象摆动两臂跑步的人形,下部象人脚。合起来表示人在跑。本义: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走,趋也。 、 《诗·大雅·緜》-来朝走马。 、 《仪礼·士相见礼》-某将走见。 、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险其走。 、 《吕氏春秋·期贤》-若蝉之走明火也。 、 《大戴礼记·诸侯迁庙》-在位者皆反走辟。 、 《韩非子·喻老》-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 《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 《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 、 《乐府诗集·木兰诗》-双兔傍地走。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飞沙走砾。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录毕,走送之,不敢稍愈约。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几欲先走。
【组词】
走马观花;走堂的、 走塘的、 走百病、 走骤、 走丸、 走解、 走三家不如坐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