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24: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24:54
词汇“两司”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来源于古代汉语,特别是在古代官制中有所体现。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分析:
“两司”字面意思是指两个部门或机构。在古代官制中,“司”通常指一个负责特定事务的官方机构,因此“两司”可能指的是两个并行的官方机构或部门。
“两司”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特别是古代官制。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汉语中“司”的使用频率降低,导致“两司”这一表达也变得不太常见。
在古代**,官制复杂,各部门分工明确。“两司”可能指的是两个权力相当、职能相近的官方机构,反映了古代官僚体系的结构和运作方式。
对于历史爱好者或学者,提及“两司”可能会引起对古代官制和政治结构的兴趣和思考。对于一般读者,可能不会有特别的情感反应。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在与历史相关的讨论或阅读中遇到“两司”这一词汇,用于描述古代的官方机构。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朝廷的诗歌时,可以使用“两司”来描绘官场的复杂和权力的交织:
金銮殿上两司争,
文武百官各显能。
朝堂风云变幻处,
千古兴衰一梦中。
结合古代宫廷的视觉元素,如龙椅、朝服,以及宫廷音乐,可以更好地理解“两司”在古代朝廷中的具体形象和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两司”的词汇,但类似的官制结构在不同文明中都有体现,如罗马的元老院和执政官。
“两司”作为一个古代官制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官僚体系的特点和复杂性。了解这一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历史和文化。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虽然它不是日常交流的常用词汇,但在特定的学术和文化讨论中,它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1.
【两】
(会意。从一,兩平分。兩亦声。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
同本义 16两为1斤。今市制折合国际单位制0。05千克,十钱一两,十两一斤。
【引证】
《说文》-两,二十四铢为一两。 、 《汉书·律历志上》-衡权…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
2.
【司】
(指事。甲骨文字形,表示一个人用口发布命令,有统治、管理义。从反后,意思说,与帝王“后”相对为“司”,即有司。本义:职掌,主管)。
同本义(含负责掌握、处理之意)。
【引证】
《说文》-司,臣司事于外者。 、 《广雅》-司,臣也。 、 《小尔雅》。按,周官四十有一司,司者,理其事也。-司,主也。 、 《周礼·师氏》-司王朝。 、 《广雅》-司,主也。 、 《礼记·曲礼》。疏:“凡言司者,总其领也。”-曰司徒。 、 《韩非子·三守》-至于守司囹圄,禁制刑罚,人臣擅之,此谓刑劫。 、 《韩非子·扬权》-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上乃无事。 、 宋·苏轼《教战守》-役民之司盗者,授之以击刺之术。
【组词】
各司其事;司籍、 司掌、 司方、 司铎、 司衡、 司勋、 司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