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6:53: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53:02
玉碎瓦全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玉石破碎,瓦片完整”。基本含义是指在危难时刻,高贵或珍贵的事物(如玉)会受到损害,而普通或不重要的事物(如瓦)则得以保全。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在灾难或困境中,高贵或重要的人或事物遭受损失,而普通或不重要的人或事物则幸免于难。
在文学作品中,玉碎瓦全 常用来描绘悲剧性的场景,强调牺牲与保全的对比。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某种不公平或不幸的情况。在专业领域,如历史或政治学中,它可能用来分析权力结构或社会阶层在危机中的反应。
同义词:
反义词:
玉碎瓦全 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玉石的珍视以及对社会阶层差异的认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逐渐固定,成为描述特定社会现象的常用语。
在文化中,玉石象征着高贵和纯洁,而瓦片则代表普通和世俗。因此,玉碎瓦全** 在社会背景中反映了社会阶层和价值观念的差异,以及在危机时刻不同社会群体的不同命运。
这个成语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悲伤和无奈,因为它描绘了一种不公平和悲剧性的情景。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历史上的不平等、社会的不公正以及个人在逆境中的无力感。
在个人经历中,玉碎瓦全 可能用来描述在经济危机中,中产阶级家庭遭受重创,而低收入家庭却因为生活简单而幸免于难的情况。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玉碎声中,瓦全静默,
高贵陨落,平凡依旧。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战场的画面,贵族的玉器破碎,而平民的瓦房依旧。听觉上,可能联想到玉器破碎的清脆声响,与瓦片无声的对比。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he rich get richer, the poor get poorer”(富者愈富,贫者愈贫),虽然不完全对应,但都反映了社会阶层在危机中的不同命运。
玉碎瓦全 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成语,它不仅描绘了物质上的损失与保全,更深刻地反映了社会阶层和价值观念的差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社会现象。
岂得弃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夫~,糊涂语也。以张学良之聪明,乃不为之。
1.
【玉】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 、 《礼记·曲记》。疏:“玉谓佩也。”-君无故玉不去身。 、 《虞书》。郑注:“执之曰瑞,陈列曰玉。”-五玉。 、 《周礼·王府》-王齐则共食玉。 、 《书·洪范》-惟辟玉食。 、 《左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组词】
玉情儿、 玉墀、 玉阙、 玉虚、 玉树、 玉砚、 玉雕、 玉栏
2.
【碎】
(形声。从石,卒声。“石”是汉字部首之一,从“石”的字与石头有关。本义:破碎)。
同本义。
【引证】
《广韵》-碎,细破也。 、 《庄子·人间世》-拊之不时,则缺衔毁首碎胸。 、 《荀子·法行》-毂已破碎。 、 《列子·黄帝?-不敢以全物予之,为其碎之之怒也。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组词】
碎首、 碎折、 碎扯百裂、 碎身粉骨
3.
【瓦】
用瓦覆盖;铺瓦。
【引证】
《急就篇》-瓦屋梁。
4.
【全】
(一作仝。会意。篆文从入,从王(玉)。盖谓交纳的玉完整无缺。本义:纯色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全,完也。 、 《周礼·考工记·王人》-天子用全,上公用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