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21: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21:38
“七尺之躯”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身高七尺的人。在古代*,一尺大约相当于现在的23.1厘米,所以七尺大约是11.7厘米。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男子的身材高大,体格健壮。
“七尺之躯”源自古代对身高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固定下来,用来形容身材高大的人。在现代,由于度量衡的变化,七尺的实际高度有所不同,但成语的含义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高大健壮的身材常被视为男性美的象征,尤其是在描述英雄或武士时。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力量和勇气的崇拜。
这个成语给人以力量和威严的感觉,联想到古代的勇士和英雄,带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厚重感。
在描述现代**员或健身爱好者时,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强调他们的体格和力量。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英雄的诗歌时,可以使用“七尺之躯”来描绘英雄的形象:
巍巍七尺之躯,立于天地之间,
剑指苍穹,气吞山河。
想象一个高大威猛的男子站在面前,可能会联想到古代战争的场景,或者是史诗般的音乐。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owering figure”或“giant”,用来形容同样高大的人。
“七尺之躯”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人的外在形象,还蕴含了文化和历史的深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汉语的丰富性和历史底蕴。
口耳之间,则四寸耳,偈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丈夫~,其所学者,独立手哉?
战国时期赵国大思想家荀子特别注重学习,他对学习有独到看法,他认为学习必须及时消化,然后才能得其精华,他举例说如果刚听到别人的一些谈话,不加思考与分析,就立即夸夸其谈说出去,就不能用学问来修养这七尺之躯
1.
【七】
(指事。从一ㄣ。画以纪数。本义:六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斜出也。 、 《礼记·月令》-其数七。 、 《汉书·律历志》-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 、 《大戴礼记·易本命》-七主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七。”-七日得。 、 《周礼·考工记》-凡攻木之工七。 、 《诗·邶风·凯风》-有子七人。
【组词】
七宝、 七出、 七年、 七秩、 七雄
2.
【尺】
(指事。小篆,从尸,从乙。“尸”象人卧的形象。“乙”是个标识,周制寸、咫、尺、仞、寻、常诸度,皆以人之体为法。本义:十寸)。
同本义,量词。长度单位。
【引证】
《说文》-尺,十寸也。人手却十分动脉为寸口。十寸为尺,所以指斥规榘事也。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躯】
(形声。从身,区声。本义:身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躯,体也。 、 明·刘基《卖柑者言》-籍柔覆温之躯。 、 明·刘基《卖柑者言》-赖是以食吾躯。
【组词】
躯老、 血肉之躯;躯量、 躯躬、 躯材、 躯身
1. 【七尺】 躯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