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05: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05:43
捍卫:字面意思是指保卫、保护,使其不受侵犯或损害。基本含义是指坚定地保护某种事物或理念,通常涉及对抗外来的威胁或挑战。
“捍卫”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初用于军事领域,指士兵保护城池或领土。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应用范围扩大,涵盖了更广泛的保护行为。
在许多文化中,“捍卫”被视为一种高尚的行为,象征着勇气和责任感。在社会**中,捍卫正义和权益的行为常常受到赞扬。
“捍卫”一词常带有一种坚定和勇敢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它激发人们对正义和保护的渴望。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见证朋友捍卫自己的学术成果,面对质疑时坚定不移,最终赢得了认可。
诗歌:
在风暴中,我捍卫着希望的灯塔,
不让黑暗吞噬光明的火花。
视觉:想象一位战士站在城墙上,手持盾牌,目光坚定。 听觉:听到战鼓声和士兵的呐喊声,感受到捍卫的紧张氛围。
在英语中,“defend”与“捍卫”相对应,用法相似,但在某些文化中,“捍卫”可能带有更强烈的情感和道德色彩。
“捍卫”是一个充满力量和责任感的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中展现出多样性。通过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其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在不同文化和个人经历中的深远影响。
1.
【捍】
(古字作“扞”,后作“捍”。形声。从手,旱声。本义:抵御;保卫)同本义。
【引证】
《广韵》-扞,以手扞,又卫也。 、 《左传·文公六年》-亲帅扞之。 、 《左传·成公十二年》-此公侯之所以扞城其民也。 、 《战国策·西周策》-而设以国为王扞秦。 、 《汉书·刑法志》-若手足之扞头目。 、 《礼记·祭法》-能扞大患则祀之。 、 韩愈《张中函传后叙》-守一城,捍天下。
【组词】
捍塞、 捍难、 捍遏、 捍城、 捍救、 捍护、 捍屏
勇猛;强悍。 同: 悍
【引证】
《庄子·大宗师》-彼近吾死而我不听,我则悍矣,彼何罪焉! 、 《盐铁论·刑德》-无衔橛而御捍马也。
【组词】
捍马
2.
【卫】
(会意。从韋币从行。甲骨文中“卫、韦”同字。意思是在大道(行)站岗保卫(韦)。本义:保卫;防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卫,宿卫也。 、 《玉篇》-卫护也。 、 《战国策·赵策》-以卫王宫。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备一夕之卫。 、 诸葛亮《出师表》-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组词】
卫籍、 守卫、 自卫、 捍卫、 卫守、 卫助、 卫足、 卫侍、 卫社、 保家卫国;卫卒、 卫养、 卫从、 卫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