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4:57: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4:57:34
“凭轼结辙”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驾车时依靠车轼(车前横木)和车轮的轨迹。基本含义是指遵循前人的经验或方法,不创新,不改变。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墨守成规、不思进取的态度。在口语中,可能用来批评那些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或改变的人。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教育学,可能用来讨论创新与传统的平衡。
同义词: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因循守旧 反义词:革故鼎新、推陈出新、标新立异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程度和语境的不同。例如,“墨守成规”更强调对规则的坚守,而“凭轼结辙”则更侧重于对前人经验的依赖。
“凭轼结辙”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凭轼而观,结辙而驰。”原意是指驾车时依靠车轼和车轮的轨迹,后来引申为遵循前人的做法,不创新。
在**传统文化中,尊重前人和传统是一种美德。然而,在现代社会,过度依赖传统而不愿意创新被视为一种消极的态度。这个成语反映了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张力。
这个成语给我一种保守、停滞不前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那些不愿意接受新挑战,害怕改变的人。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遇到过一些同事,他们总是凭轼结辙,不愿意尝试新的工作方法。这种态度不仅限制了他们的个人发展,也影响了团队的创新能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岁月如梭,凭轼结辙, 不思进取,终将落寞。 革新求变,方能前行, 破旧立新,才是正道。”
视觉上,我可以想象一辆古老的马车沿着固定的轨迹行驶,没有变化。听觉上,可能是车轮在古老石板路上滚动的声音,单调而重复。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ick to the old ways”或“do things by the book”,都表达了类似的意思,即坚持传统方法,不愿意改变。
“凭轼结辙”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尊重传统的同时,也要勇于创新和改变。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固守旧方法可能会导致落后。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的重要性在于,它帮助我理解并传达保守与创新之间的平衡。
游士无所植其足,则凭轼结辙而违之。
1.
【凭】
(会意。从几,从任。几,矮而小的桌子。任,凭借。本义:倚靠)。
同本义。
【引证】
《小尔雅》-恁,依也。 、 《三国演义》-某自幼与周郎同窗交契,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此人来降。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或凭几学书。 、 李煜《浪淘沙》-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组词】
凭几、 凭肩、 凭脉
2.
【轼】
(形声。从车,式声。本义:设在车箱前面供人凭倚的横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车阑上之木。周于舆外者,在前曰轼,在旁曰骑。-轼,车前也。 、 《汉书·郦食其传》-冯轼下齐七十余城。 、 《左传·庄公十年》-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组词】
登轼、 轼櫃、 轼车
3.
【结】
用绳、线、皮条等绾成的疙瘩
【组词】
蝴蝶结
关键。
【引证】
《管子》-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4.
【辙】
(形声。从车,徹(chè)省声。本义:车迹,车轮碾过的痕迹)。
同本义。
【引证】
《左传·庄公十年》-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 《卖炭翁》-晓驾炭车辗冰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