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38: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38:18
“岁在龙蛇”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岁在龙蛇,贤人嗟。”这里的“岁”指的是岁星(即木星),“龙蛇”则是指十二地支中的辰(龙)和巳(蛇)。古人认为岁星运行到辰和巳的位置时,会有贤人感叹时运不济。因此,“岁在龙蛇”字面意思是岁星运行到龙和蛇的位置,比喻时运不佳,多用于形容人的命运或时局不佳。
在文学作品中,“岁在龙蛇”常用来表达对时局或个人命运的感慨。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或命运的话题时,仍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占星学,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解释特定历史时期的时运变化。
“岁在龙蛇”源自古代对岁星运行的观察和解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意义逐渐固定,成为表达时运不佳的固定说法。在现代汉语中,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可能不高,但在特定的文学或历史语境中仍被保留。
在**传统文化中,岁星的运行被认为与国家的兴衰和个人的命运有关。因此,“岁在龙蛇”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天象和命运的敬畏和解读。在现代社会,虽然这种观念已经淡化,但这个成语仍然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感。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沉重和无奈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命运的无常和人生的不易。在使用这个成语时,往往会带有一种对命运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无奈。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遇到连续的不顺利或挫折,可能会用“岁在龙蛇”来形容自己的处境,表达对命运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待。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岁在龙蛇时,心随流水去。”表达在时运不佳时,心境如流水般随波逐流。
在视觉上,可以联想到古代星象图和岁星的轨迹。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占星音乐或与命运相关的古典乐曲。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命运不佳或时运不济的词汇或成语是普遍存在的。
“岁在龙蛇”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表达时运不佳的词汇,更是一个承载着历史和文化意义的符号。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深度。
北齐刘昼《高才不遇传》论玄曰‘辰为龙,巳为蛇,岁至龙蛇。贤人嗟,玄以谶合之’,盖谓此也。
历险阻之驰驱,风如牛马;慨身宫之偃蹇,~。
1.
【岁】
(形声。小篆字形。从步,戌(xū)声。“步”有经历的意思。古音“岁、戌”迭韵。本义:岁星。即木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岁,木星也。 、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岁在星纪。
【组词】
岁君、 岁次
2.
【在】
(形声。小篆字形。从土,才声。表示草木初生在土上。本义:存活着,生存,存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字从土,与坐同意。-在,存也。 、 《易·乾》-见龙在田。 、 《论语·里仁》-父母在,不远游。 、 《韩非子·喻老》-疾在腠理。 、 、 《淮南子·原道》-则无所不在。 、 《大戴礼·曾子立事》-在往者,在来者。
【组词】
在生日、 祖父已经不在了;在日、 在堂、 父母健在
3.
【龙】
(象形。甲骨文,象龙形。本义: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同本义。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
【引证】
《说文》。徐铉注:“象宛转飞动之貌。”饶炯注:“龙之为物,变化无端,说解因着其灵异如此,以能升天,神其物,而命之曰灵。”-龍,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 《易·乾》-飞龙在天。 、 《礼记·礼运》-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 《孔子家语·执辔》-甲虫三百有六十,而龙为之长。 、 刘向《新序·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
【组词】
龙工、 龙公、 龙渊、 龙章、 龙蛇、 龙文、 龙伯、 龙沼、 龙旌凤翣、 龙门
4. 【蛇】 ——见“委蛇”(wēiy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