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06: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06:17
夜宵:指在夜间吃的餐食,通常是在晚餐之后、睡前之前的时间段内食用。夜宵可以是正餐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小吃或零食,常见于熬夜工作、学*或娱乐后的人们。
夜宵一词源于汉语,由“夜”和“宵”两个字组成。在古代,“宵”指的是夜晚的时间,而“宵夜”则是指夜晚的饮食。随着时间的推移,“夜宵”逐渐成为了一个常用的词汇,用来指代夜间的小吃或简餐。
在**文化中,夜宵有着悠久的历史,尤其是在南方城市,夜宵文化尤为发达。夜宵不仅是满足饥饿的食物,也是一种社交活动,人们通过夜宵来放松心情,享受夜晚的宁静。
夜宵常常让人联想到温馨、放松和满足感。它可能是忙碌一天后的慰藉,也可能是与朋友共享的快乐时光。夜宵的香气和味道往往能唤起人们对家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回忆。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夜宵常常是在加班后的慰藉。有一次,我和同事们在深夜一起吃了一顿热腾腾的夜宵,那是一种特别的团队凝聚力和归属感的体验。
诗歌: 夜深人静时, 街角灯火明。 夜宵香气飘, 温暖夜行人。
故事: 在那个寒冷的冬夜,他独自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一阵熟悉的香气扑鼻而来,是夜宵摊的烤串。他停下脚步,买了一串,那热腾腾的味道瞬间驱散了寒冷,带来了久违的温暖。
视觉:夜宵摊的灯光、热气腾腾的食物、忙碌的摊主和围坐的食客,构成了一幅温馨的夜生活画面。 听觉:夜宵摊上锅碗瓢盆的碰撞声、食客的谈笑声、摊主的吆喝声,交织成一首夜晚的交响曲。
在不同的文化中,夜宵的概念和形式各异。例如,日本的“居酒屋”提供的是一种类似夜宵的餐饮体验,而美国的“ diner”则是24小时营业的餐馆,提供夜宵服务。
通过对“夜宵”这一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的多样性和重要性。夜宵不仅是食物,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承载着人们的情感、记忆和社会交往。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强沟通的深度和广度。
1.
【夜】
(形声。金文字形。从月,亦声。本义:从天黑到天亮的时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夜,舍也。天下休舍也。 、 《广雅》-夜,暮也。 、 《周礼·鸡人》。注:“夜,夜漏未尽,鸡鸣时也。”-夜呼旦。 、 《左传·庄公七年》。疏;“夜者自昏至旦之总名。”-辛卯夜,恒星不见。 、 《周髀算经》-夜者阴。 、 《诗·卫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 《乐府诗集·木兰诗》-昨夜见军帖。 、 《世说新语·自新》-三日三夜。
2.
【宵】
(形声。从宀(mián),肖声。从“门”表夜间昏暗。本义:夜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宵,夜也。 、 《书·尧典》-宵中星。 、 《周礼·司寤氏》-禁宵行者。 、 《淮南子·精神》。注:“长夜之中也。”-甘暝太宵之长。 、 《尔雅·释鸟》。樊注:“夜为农驱兽者也。”-宵扈宵。 、 《诗·豳风·七月》-昼尔于茅,宵尔索宵。 、 李白《塞下曲》-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 宋·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
【组词】
宵烟、 宵宿、 宵夕、 宵中、 宵分、 宵行、 宵征、 宵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