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7:34: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7:34:45
利钱:指借贷关系中,借款人支付给出借人的额外费用,通常以货币形式表示,作为使用资金的代价。在金融领域,利钱通常被称为“利息”。
利钱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指的是因借贷而产生的额外费用。随着金融体系的发展,利钱的概念逐渐细化,形成了现代金融中的利息体系。
在许多文化中,利钱与债务、贪婪和财务责任紧密相关。在一些**和传统中,收取利钱甚至被视为不道德的行为。
利钱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因为它常常与债务、负担和剥削联系在一起。然而,在投资和理财的语境中,利钱也可能带来积极的联想,如财富增长和财务自由。
在个人生活中,利钱可能涉及房贷、车贷或信用卡债务。例如,一个人可能因为高利贷而陷入财务困境,或者通过明智的投资获得额外的利钱。
在诗歌中,利钱可以被用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代价:
岁月如利钱,累积无声, 每一分秒,都是生命的借贷。
在不同文化中,利钱的概念和对待方式各异。例如,在伊斯兰金融中,收取利钱(利息)是被禁止的,而在西方金融体系中,利息是常见的金融工具。
利钱作为一个金融术语,不仅涉及经济交易,还承载着文化、道德和情感的多重含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利钱的复杂性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金融概念,并在不同语境中灵活运用。
1.
【利】
(会意。从刀,从禾。表示以刀断禾的意思。本义:刀剑锋利,刀口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利铦也。 、 《易·系辞》-其利断金。 、 《老子》-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荀子·劝学》-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孟子·公孙丑下》-兵革非不坚利也。
2.
【钱】
(形声。从金,戔(jiān)声。(jiǎn)本义:农具名,即铁铲。上古时期曾以农具作为交易媒介,其后铸造货币又仿其形为之,因此引申为货币、钱财)。
金属货币。特指铜钱。
【引证】
《说文解字》锴注-一曰货也。古者货贝而宝龟。周太公立九府圜法,乃用泉,至秦废贝行钱。 、 《史记·平准书》。索隐:“本名泉,言货之如流泉也。”-龟贝金钱。 、 《国语·周语》。注:“钱者,金币之名,古曰泉,后转曰钱。”-景王二十一年将铸大钱。 、 《史记·天官书》-下有积钱。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 、 宋·欧阳修《归田录》-以钱覆其上。 、 、
【组词】
钱眼、 钱价、 钱范、 钱幕、 钱缗、 钱品、 钱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