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06: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06:47
“片儿警”是一个汉语俚语词汇,主要在**大陆地区使用,特别是在北京方言中较为常见。字面意思是指“片区的警察”,通常指的是负责某一特定区域治安的基层警察。这个词汇带有一定的口语化和地域特色,反映了警察工作的地方性和基层性。
在文学作品中,“片儿警”可能被用来描绘一个亲切、接地气的警察形象,与社区居民关系密切,了解民情。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定的亲切感或幽默感,反映了警察与普通民众之间的日常互动。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治安管理,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具体指代负责某一区域治安的警察。
同义词:社区警察、基层警察、辖区警察 反义词:高级警官、刑警、特警(这些词汇通常指更高级别的、专业性更强的警察)
“片儿警”这个词汇的形成可能与北京方言中的“片儿”有关,指的是某一特定的区域或地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指代负责这些区域的警察。
在**,警察是维护社会治安的重要力量,而“片儿警”这个词汇反映了警察工作的基层性和与民众的密切联系。在社会文化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强调警察的亲民形象和社区服务功能。
“片儿警”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亲切、负责的警察形象,与社区居民关系良好,能够及时响应民众的需求。这种形象可能带来正面的情感反应,如信任和安全感。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居住的社区有一位负责的“片儿警”,居民可能会感到更加安心,因为知道有人在关注和保护他们的安全。
在诗歌中,可以将“片儿警”作为一个亲切的象征,描绘社区的和谐与安全:
晨曦中,片儿警的脚步轻柔,
守护着这片熟悉的土地,
每一声问候,每一次微笑,
编织成社区安宁的网。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穿着制服的警察在社区中巡逻的场景,给人一种安全和亲切的感觉。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警察巡逻时的脚步声或与居民交谈的声音。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能包括“社区警察”或“辖区警察”,这些词汇也强调了警察的基层性和与社区的联系。
“片儿警”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指代词,它还反映了警察工作的基层性、亲民性以及与社区的密切联系。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信息,并增强语言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1.
【片】
指有图像、景物或录有声音的片子。
【组词】
唱片儿、 画片儿、 相片儿、 影片儿
2.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
3.
【警】
(会意。从言,从敬,敬亦声。本义:戒敕)。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警,戒也。 、 《周礼·宰夫》-正岁,则以法警戒群吏。 、 《礼记·文王世子》-所以警众也。 、 《文赋》-乃一篇之警策。 、 《左传·宣公十二年》-今年或者大警晋也。 、 清·方苞《狱中杂记》-以警其余。
【组词】
警告;警励、 警迹人、 警鼓、 警动、 警新、 警众、 警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