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04: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04:35
词汇“末行”在中文里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来源于古代文献或特定领域的术语。为了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末行”字面意思指的是最后一行,通常用于描述文本、诗句、表格等的最后一行。在某些情况下,它也可能隐含着结束、终结的意味。
在文学作品中,“末行”可能被用来强调故事的结局或诗句的结束。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特定的讨论文本或表格的上下文中。在专业领域,如编辑、排版或数据处理中,“末行”可能是一个常用术语。
由于“末行”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可能直接来源于对“末”(结束)和“行”(行文、行数)的直接组合。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有更多关于“末行”的使用记录。
在**传统文化中,结尾往往被赋予特殊的意义,如“圆满”、“结束”等。因此,“末行”在某些文学作品中可能承载着这样的文化内涵。
对于我来说,“末行”可能带来一种结束和完成的情感反应,同时也可能让人联想到某种形式的总结或评价。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在使用电子表格或编辑文档时会遇到“末行”这个概念,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在诗歌创作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末行”:
春风拂过绿叶间,
花开满园香四溢。
岁月静好不言倦,
末行诗句寄深情。
在视觉上,“末行”可能让人联想到书页的底部,或者是表格的最后一栏。在听觉上,它可能与阅读时的停顿或结束感相关联。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ast line”或“bottom line”,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也有着类似的使用方式和含义。
通过对“末行”的分析,我认识到这个词汇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见,但在特定的语境和领域中却有着明确和具体的使用方式。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1.
【末】
(指事。金文字形。“木”上加一点,指明树木末梢所在处。本义:树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末,木上曰末。 、 《孟子》-不揣其本,而齐其末。 、 《淮南子·地形》-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 、 《左传·哀公十一年》-末大必折。
【组词】
末大、 末大必折、 末杪、 末梢
2.
【行】
(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行,人之步趋也。 、 《广雅》-行,往也。 、 《易·复》-中行独复。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诗·小雅·大东》-行彼周行。 、 《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 、 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 、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庄子·逍遥游》-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 、 《世说新语·自新》-行数十里。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与偕行。
【组词】
出行、 远行、 行三坐五、 行学、 行行、 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