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53: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53:59
词汇“末衅”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似乎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因此,我将基于这个词汇的构成部分“末”和“衅”来进行分析。
结合这两个字,“末衅”可能指的是在事物结束阶段出现的争端或冲突。
由于“末衅”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描述一个故事或**在接近尾声时出现的复杂情况或冲突。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会被使用,除非是在特定的讨论或辩论中。
在强调和谐与避免冲突的东方文化中,“末衅”这样的词汇可能被用来警示人们在事情接近结束时更应谨慎处理,以避免不必要的争端。
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种负面情感,因为它涉及到在事情本应顺利结束时出现的冲突。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实用,除非是在特定的专业或学术讨论中。
在创作中,可以将“末衅”用于描述一个故事的高潮部分,即在故事接近尾声时出现的重大冲突。
由于“末衅”涉及到冲突,可能会联想到紧张的音乐和激烈的画面,如战争电影中的最后决战场景。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组合其他词汇来实现。
尽管“末衅”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视角来思考在事情接近结束时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表达复杂的概念。
1.
【末】
(指事。金文字形。“木”上加一点,指明树木末梢所在处。本义:树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末,木上曰末。 、 《孟子》-不揣其本,而齐其末。 、 《淮南子·地形》-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 、 《左传·哀公十一年》-末大必折。
【组词】
末大、 末大必折、 末杪、 末梢
2.
【衅】
(会意。从爨省,爨(cuàn),灶。从酉(yǒu),与酒有关,表祭祀。分,表示分布。合起来表杀牲以祭。本义:古代血祭新制的器物。杀牲,用其血涂于器物缝隙中来祭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釁,血祭也。 、 《周礼·大祝》。注:“谓荐血也。”-隋衅。 、 《周礼·小祝》-大师掌衅祈号祝。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不以累臣衅鼓。 、 《礼记·乐记》-车甲衅而藏之府库。 、 《孟子》-将以衅钟。 、 《吕氏春秋·慎大》-衅鼓旗甲兵。 、 《管子·小问》。注:“杀牲以血浇落于社曰衅社。”-桓公践位,令衅社塞祷。 、 《韩非子》-缚之,杀以衅鼓。
【组词】
衅宝镇及宝器;衅钟;衅宝刀;衅社、 衅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