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07: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07:12
“濡沫涸辙”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鱼在干涸的车辙中相互吐沫以保持湿润。这个成语比喻在困境中互相救助,共同度过难关。
在文学作品中,“濡沫涸辙”常用来形容人们在逆境中相互扶持的情景,如在战争、灾难或经济危机中人们团结一致,共渡难关。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使用,但在正式的演讲或文章中,它可以用来强调团结和互助的重要性。
“濡沫涸辙”出自《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句话原本是庄子用来比喻人们在困境中互相救助,但不如在自由自在的环境中忘记彼此。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被用来强调在困境中的互助精神。
在**传统文化中,“濡沫涸辙”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互助”精神。在社会危机或困难时期,这个成语被用来鼓励人们团结一致,共同面对挑战。
这个成语给人以温暖和希望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在逆境中人们相互扶持的感人场景,激发人们对团结和互助的向往。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团队项目中遇到困难,团队成员们就像濡沫涸辙的鱼一样,互相帮助,最终成功完成了项目。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风雨交加的夜晚,我们如同濡沫涸辙的鱼,彼此依偎,共同迎接黎明的曙光。”
想象一幅画面:干涸的车辙中,几条鱼相互吐沫,试图保持湿润。这样的场景可以搭配一首温暖而感人的音乐,如钢琴曲,来增强情感的表达。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n the same boat”,意思是处于同样的困境中,需要互相帮助。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强调了团结和互助的重要性。
“濡沫涸辙”这个成语深刻地体现了在困境中人们相互扶持的精神。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们要珍惜团结和互助的力量,无论是在个人生活还是社会活动中,这种精神都是不可或缺的。
善画鱼龙海水,不为汀泞沮洳之陋,~之游。
1.
【濡】
古水名。
【引证】
《说文》-濡,濡水,出涿郡故安,东入涞。
在河北省。
2.
【沫】
(形声。从水,末声。本义:沫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沫,沫水也。出蜀西徼外东南入江。
3.
【涸】
(形声。从水,固声。本义:失去水而干枯)。
同本义。
【引证】
《尔雅·释诂》-涸,竭也。 、 《礼记·月令》-仲秋之月…水始涸。 、 《吕氏春秋·慎大》。注:“涸,枯也。”-商涸旱。 、 陆机《文赋》-兀若枯木,豁若涸流。
【组词】
涸辙、 涸泽、 涸流、 涸溜
4.
【辙】
(形声。从车,徹(chè)省声。本义:车迹,车轮碾过的痕迹)。
同本义。
【引证】
《左传·庄公十年》-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 《卖炭翁》-晓驾炭车辗冰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