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11: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11:57
公据 一词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官方或公共机构出具的证明文件,用以证明某项事实或权利。它强调的是文件的正式性和权威性。
公据 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公”指公共的、官方的,“据”指依据、证据。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固定为官方出具的证明文件。
在**传统文化中,公据代表着权威和信任,是社会秩序和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公据仍然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个人权益的重要工具。
公据 一词给人以正式、权威的感觉,常与法律、秩序、信任等正面情感联系在一起。它也可能引发对官方程序的繁琐和不便的负面联想。
在日常生活中,公据常用于办理各种手续,如房产过户、签证申请等。它确保了交易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在诗歌中,公据可以象征权威和秩序:
公据在手,天下我有, 法律之光,照亮前路。
公据 可能让人联想到正式的文件夹、印章和签字声,这些都是官方文件的典型视觉和听觉元素。
在英语中,公据 可以对应为 "official document" 或 "certificate",但其使用和文化含义可能有所不同。
公据 作为官方证明文件的代名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体现了语言的精确性,还反映了社会结构和文化价值观。通过深入理解公据的各个方面,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并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2.
【据】
(形声。本义:手靠着;靠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据,杖持也。 、 《战国策·燕策》-冯几据杖。 、 《庄子·盗跖》-据轼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