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4:53: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4:53:34
词汇“涅白”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似乎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因此,我将基于假设的情况来分析这个词汇,假设它是一个合成词,由“涅”和“白”两个字组成。
结合这两个字,假设“涅白”可以理解为一种超脱世俗、达到纯净状态的象征。
由于“涅白”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无从考证。
在文化中,“涅槃”是一个核心概念,而“白”在许多文化中象征纯洁。因此,“涅白”可能在文化中被赋予特殊的意义。
由于“涅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可能较少,除非在特定的**或文化活动中。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涅白”来形容一种超越世俗的美:
月光下,她的笑容如涅白般纯净,照亮了夜的深邃。
由于“涅白”不是一个标准词汇,跨文化比较不适用。
尽管“涅白”不是一个常见词汇,但它结合了“涅槃”和“白”的含义,可能在特定的文化或*背景下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化内涵和语言的多样性。
1.
【涅】
(形声。从水,从土,曰声。本义:可做黑色染料的矾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涅,黑土在水中者也。 、 《西山经》-女床之山,其阴多石涅。 、 《淮南子·俶真》-今以涅染缁,则黑于涅。
【组词】
涅石
2.
【白】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日光上下射之形,太阳之明为白,从“白”的字多与光亮、白色有关。本义:白颜色)。
同本义。古人用以代表西方、秋季、金、肺等。
【引证】
《说文》-白,西方色也。殷用事物色白。 、 《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 、 《庄子·知北游》-若白驹之过隙。 、 《汉书·贾谊传》-白昼大都之中。 、 《庄子·马蹄》-白玉不毁,孰为圭璋。 、 《庄子·渔父》-须眉交白。 、 《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荀子·荣辱》-目辨白黑美恶。 、 《战国策·燕策》-太子及宾客知其一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组词】
雪白、 白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