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42: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42:16
“画地而趋”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在地上画出路径,然后沿着这条路径前进”。基本含义是指按照既定的规则或计划行事,有时也用来形容人们过于拘泥于形式或规则,缺乏灵活性和创新。
在文学作品中,“画地而趋”常用来批评那些墨守成规、不知变通的人或行为。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某人过于依赖既定的方法或思路,不愿意尝试新的解决方案。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教育学,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强调创新和灵活性的重要性。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强调遵守规则与追求创新之间的对比,但“画地而趋”更侧重于对既定路径的依赖和缺乏变通。
“画地而趋”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规则和秩序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扩展,从字面上的行动指南演变为对思维方式的批评。
在**传统文化中,尊重规则和秩序是一种美德。然而,“画地而趋”这个成语提醒人们,在尊重规则的同时,也要保持灵活性和创新精神,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这个成语给我的情感反应是警示和启发。它提醒我,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应过于拘泥于既定的方法,而应保持开放和创新的心态。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遇到过一些同事过于依赖既定的流程,不愿意尝试新的方法。通过使用“画地而趋”这个成语,我能够更好地表达我对创新和灵活性的重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创新的田野上,我们不应画地而趋,而应像风一样自由,探索未知的领域。”
想象一个人在地上画出一条路径,然后机械地沿着这条路径行走,这个画面给人一种僵化和缺乏活力的感觉。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单调的脚步声,缺乏变化和活力。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ick to the beaten path”或“follow the status quo”,都表达了类似的意思,即过于依赖传统的或既定的方法。
“画地而趋”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遵守规则的同时,也要保持灵活性和创新精神。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传达对创新和变革的重视。
殆乎!殆乎!画地而趋。
1.
【画】
(会意兼指事。金文。上面是“聿”(yù),象以手执笔的样子,是“笔”的本字;下面象画出的田界。整个字形,象人持笔画田界之形。本义:划分,划分界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画,界也,象田四界,聿所以画之。 、 《左传·襄公四年》-画为九州。 、 《汉书·地理志上》-画壄分州。
【组词】
画野分疆、 画土分贡、 画地、 画界
2.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
3.
【而】
才能。
【引证】
《墨子·尚同下》-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 《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戒之戒之,微而异之。 、 《管子·小匡》-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 、 《商君书·慎法》-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
4.
【趋】
(形声。从走,刍声。本义:快步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疾行曰趋,疾趋曰走。”-趋,走也。 、 《礼记·王藻》-走而不趋。 、 《礼记·曲礼》-帷薄之外不趋。 、 《庄子·胠箧》-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 、 《聊斋志异·促织》-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往。 、 宋·苏轼《教战守》-步趋动作。
【组词】
趋蹑、 趋行、 趋走、 趋风、 趋趋、 趋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