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52: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52:21
“宥罪”是一个汉语词汇,由“宥”和“罪”两个字组成。其中,“宥”意味着宽恕、赦免,而“罪”则指犯罪、过错。因此,“宥罪”的字面意思是宽恕或赦免某人的罪行或过错。
在文学作品中,“宥罪”常用于描述君主或权威人物宽恕臣民或下属的罪行,体现仁慈和宽容的品质。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法律或**语境中,它可能指赦免或宽恕某人的罪行。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神学,这个词有更精确的定义和应用。
这些同义词在细微差别上可能有所不同,例如“赦免”更偏向于法律上的免除罪责,而“宽恕”则更多指情感上的原谅。
“宥罪”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宥”字最早见于《尚书》等古代文献,意为宽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法律和**文本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逐渐成为表达宽恕和赦免的正式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宥罪”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宽容,以及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在现代社会,这个词在法律和道德讨论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反映了社会对宽恕和改过自新的重视。
“宥罪”这个词给人一种温暖和希望的感觉,因为它代表了错误可以被原谅,人生可以有新的开始。这种情感反应可能激发人们对宽容和理解的深刻思考。
在个人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在处理人际关系时遇到需要宽恕他人的情况。例如,朋友之间的小误会或家庭成员间的争执,适时地选择“宥罪”可以促进关系的和谐。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宽恕的海洋中,宥罪是那温柔的波浪,抚平了心灵的创伤。”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慈祥的**,手持橄榄枝,象征着和平与宽恕。音乐上,可以选择柔和的钢琴曲,营造一种宁静和宽恕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如“absolve”或“forgive”也有宽恕的含义,但它们的使用语境和情感色彩可能有所不同。
“宥罪”这个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体现了宽恕的美德,也反映了人类对和谐与和平的追求。通过学和理解这个词,我们可以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1.
【宥】
(形声。从宀(mián),有声。“宀”表示房屋。本义:广厦容人曰宥)。
宽仁;宽待。
【引证】
《说文》-宥,宽也。 、 《国语·周语》-宥,宽也。 、 《庄子·在宥》-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 、 唐·李朝威《柳毅传》-知其冤而宥其失。
【组词】
宥世、 宥德
2.
【罪】
(会意。从辛,从自,言罪人蹙鼻苦辛之忧,自亦声。本义:作恶或犯法的行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秦以辠似皇字,改用罪。-辠,犯法也。 、 《尔雅》-辜辟戾辠也。经传皆以罪为之。 、 《诗·小雅·小明》-畏此罪罟。 、 《易·解卦象下传》-君子以赦过宥罪。 、 《荀子·王制》-无功不赏,无罪不罚。 、 《国语·晋语》-离桓之罪。 、 《史记·陈涉世家》-或闻无罪。 、 《汉书》-恶不忍闻,罪不容诛。 、 诸葛亮《出师表》-治臣之罪。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某知罪矣。
【组词】
罪首、 罪失、 罪眚、 罪瑕、 罪祸、 罪累、 罪悔、 罪殃、 罪辜、 罪衅、 罪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