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32: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32:20
有增无减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增加而没有减少”。基本含义是指某种情况或状态持续增加,没有减少的趋势。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数量、程度或强度等方面的持续增长。
文学语境:在文学作品中,“有增无减”常用来形容情感的加深或某种趋势的持续发展。
口语语境:在日常对话中,人们可能会用“有增无减”来形容某人的热情、兴趣或某种现象的持续加剧。
专业领域:在经济学或统计学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描述某种指标或数据的持续增长。
同义词:
反义词:
“有增无减”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有”、“增”、“无”、“减”四个字组成,没有复杂的演变过程。它直接表达了增加而没有减少的意思,是汉语中常见的表达方式。
在文化中,“有增无减”常用来形容积极向上的趋势,如经济增长、个人能力的提升等。它传递了一种积极的发展态势,符合文化中对持续进步的追求。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联想到持续进步和不断发展的情景。它激发人们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和对持续努力的认同。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用“有增无减”来形容自己对学*新技能的热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这项技能的兴趣和投入有增无减,这让我感到非常充实和满足。
诗歌:
岁月流转,热情有增无减,
梦想的火焰,在心中燃烧不灭。
每一次挑战,都是成长的契机,
有增无减,是我对未来的承诺。
视觉联想:可以想象一幅图画,画面中有一条不断上升的曲线,代表某种持续增长的趋势。
听觉联想:可以想象一段音乐,旋律逐渐加强,节奏不断加快,象征着某种情感或状态的持续增长。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increasing without decreasing”或“steadily increasing”,但这些表达不如“有增无减”简洁和富有诗意。
“有增无减”这个成语简洁而富有表现力,能够准确地描述持续增长的状态。它在不同语境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传递出积极向上的信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而所患沈顿,有增无损。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七卷:“大官人休说满话!常言道:恶龙不斗地头蛇。你的从人虽多,怎比得坐地的~。”
1. 【有】
2.
【增】
(形声。从土,曾声。字本作“曾”。本义:增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增,益也。 、 《广雅·释诂一》-增,加也。 、 《荀子·法行》-鹰鸢犹以山为卑而增巢其上。 、 《淮南子·本经》-残高增下。 、 《列子·汤问》-山不加增。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增脚气病。 、 《聊斋志异·狼三则》-止增笑耳。 、 蔡元培《图画》-乃增损。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 清·洪亮吉《治平篇》-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
【组词】
增年、 增增、 增奉、 增拓、 增息、 增累、 增损、 增广、 增置、 增防
3.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4.
【减】
(形声。从水,咸声。本义:减少,由全体中去掉一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减,渻也。 、 《广雅》-减,少也。 、 《管子·宙合》-减,尽也。 、 《韩诗·巧言》。传:“少也。”-谮始既减。 、 《左传·文公十七年》-克减侯宣多。 、 《汉书·元帝纪》-太仆减谷食。 、 清·张廷玉《明史》-为减舆从。 、 清·方苞《狱中杂记》-增减要语。 、 清·洪亮吉《治平篇》-今昔而减。 、 清·袁枚《祭妹文》-减一分则喜。
【组词】
减算、 减膳、 减了口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