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00: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00:45
词汇“有声带”是一个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专业术语,主要用于描述人类或动物的喉部结构,特别是指那些具备发声能力的生物。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有声带”字面意思是指生物体内具有声带的结构。声带是位于喉部的两片弹性肌肉组织,它们在呼吸、说话和发声中起着关键作用。当空气通过时,声带的振动产生声音。
“有声带”这个词汇直接来源于生物学和医学术语,其词源相对简单,主要用于描述喉部的发声结构。随着医学和生物学的发展,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专业化。
在文化和社会背景中,“有声带”通常不涉及深层次的意义,但在某些文化中,声音和发声能力被赋予了特殊的象征意义,例如在某些**仪式中,声音被认为是与神灵沟通的媒介。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有声带”可能不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但它与人类的基本沟通能力紧密相关,因此在讨论人类表达和交流时,这个词汇可能会引起积极的联想。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特定的科学或医学讨论中。例如,在讨论声音障碍的治疗或音乐表演时,可能会涉及到“有声带”的概念。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有声带”融入到描述声音或表达的场景中,例如: “她的有声带如同细腻的琴弦,每一次振动都奏出心灵的旋律。”
结合图片,可以展示人类喉部的解剖结构,特别是声带的位置和形状。在听觉上,可以通过录音展示不同生物(如人类、鸟类)的声音,以展示有声带的作用。
在不同语言中,描述喉部发声结构的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概念是相似的。例如,在英语中,对应的词汇可能是“vocal cords”。
“有声带”是一个专业术语,主要用于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尽管在日常语言中不太常用,但它对于理解人类和动物的发声机制至关重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专业术语有助于深化对生物学和医学知识的理解。
1. 【有】
2.
【声】
(形声。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声,音也。 、 《礼记·乐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 《虞书》-声依永律和声。 、 《礼记·郊特牲》-凡声阳也。 、 《诗·齐风·鸡鸣》-苍蝇之声。 、 《诗·小雅·车攻》-有闻无声。 、 柳宗元《永州八记》-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 《孟子·梁惠王下》-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
【组词】
声叉、 声嘶、 声如洪钟、 声振林木、 声动梁尘
3.
【带】
(象形。小篆字形,上面表示束在腰间的一根带子和用带的两端打成的结。下面象垂下的须子,有装饰作用。本义:大带,束衣的腰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带,绅也。上象系佩之形。佩必有巾,从重巾。 、 《仪礼·士虞礼记》-不说带。 、 《诗·卫风·有狐》-之子无带。 、 《左传·桓公二年》-带裳幅舄。 、 《世说新语·文学》-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 、 《墨子·公输》-子墨子解带围城。
【组词】
带冕、 带围、 带钩、 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