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39: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39:37
“武会试”是指**古代科举制度中针对武官选拔的考试。与文官选拔的“文会试”相对应,武会试主要考察应试者的武艺、兵法和军事理论知识。
在文学作品中,“武会试”常被用来描绘古代武将的英勇和智谋,如《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张飞等人物。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学、军事学的专业领域中,它是一个重要的术语。
“武会试”源自**古代的科举制度,始于唐代,盛行于明清两代。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大大降低。
在**古代,武会试是选拔武官的主要方式,体现了当时社会对武力和军事才能的重视。它也是社会流动的一个重要途径,许多出身低微的人通过武会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提到“武会试”,我联想到古代武将的英勇形象和战场上的激烈对抗。这个词带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英雄主义的色彩。
在我的生活中,虽然没有直接遇到与“武会试”相关的情况,但在阅读历史书籍和观看古装剧时,这个词经常出现,让我对古代的军事选拔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武会试上显英豪,刀光剑影映月明。”
想象一幅画面:古代的校场上,武士们挥舞着兵器,进行着激烈的比武。背景音乐可以是古筝或琵琶的旋律,营造出一种古代战场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武官选拔制度也有,如日本的武士选拔制度,但具体的考试内容和形式可能有所不同。
“武会试”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反映了古代*的军事选拔制度,也体现了社会对武力和英雄主义的崇尚。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
1.
【武】
(会意。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 同本义。
【引证】
《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 、 《易·履》-武大为于大君。 、 《诗·郑风·羔裘》-孔武有力。 、 《楚辞·九歌·国殇》-诚既勇兮又以武。
【组词】
英武、 威武、 武色、 武车、 武健、 武断乡曲
指干戈军旅之事。
【引证】
《韩非子·五蠹》-德不厚而行武。 、 《三国志·诸葛亮传》-用武之国。 、 《资治通鉴》-无用武之地。 、
【组词】
武弁、 武不善作、 武训、 武略、 武教、 武运、 武德
2.
【会】
(会意。本义:计算;总计。本指年终结账。后泛指算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会,合也。 、 《玉篇》-会,岁计也。 、 《孟子·万章下》正义-会,大计也。然则零性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 、 《日知录》卷二十四-凡场务、仓库出纳在官之物,皆月计,季考,岁会。 、 《周礼·天官》-岁终,则会,唯王及后之服不会。 、 《周礼·小宰》。注:“月计曰要,岁计为会。”-听出入以要会。
【组词】
会事、 会最
会稽(kuàjī)。山地名,县名。在今浙江绍兴。
3.
【试】
(形声。从言,式声。本义:用;任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试,用也。 、 《虞书》-明试以功。 、 《书·盘庚》-今予将试以汝迁。 、 《诗·小雅·采芑》-师干之试。 、 《礼记·乐记》-兵革不试。 、 《论语》-吾不试。 、 《诗·小雅·大东》-私人之子,百僚是试。 、 《礼记·乐记》-兵革不试,五刑不用。
【组词】
试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