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8:46: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46:36
“宝应”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指的是宝贵和应得的含义。它可以用来形容某物或某人具有很高的价值,并且这种价值是合理或应得的。
在文学中,“宝应”可能用来形容珍贵的文化遗产或历史遗迹,强调其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宝应”来形容一个人或物品的珍贵和重要性。在专业领域,如考古学或历史学,“宝应”可能特指那些经过时间考验,被认为是宝贵和应得的文物或资料。
同义词:珍贵、宝贵、重要、有价值 反义词:无用、平凡、普通、廉价
“宝应”这个词由两个汉字组成,“宝”意为珍贵或宝贵,“应”意为应该或应得。在古代汉语中,“宝应”可能更多地用于官方文献或正式场合,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
在**文化中,“宝应”常常与尊重和珍惜传统价值观联系在一起。它强调了对历史和文化遗产的尊重,以及对个人或集体贡献的认可。
“宝应”这个词给人一种积极和尊重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珍贵和重要的事物,激发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惜。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在一次文化遗产保护的活动中听到“宝应”这个词,它让我深刻理解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宝应”: 宝应的月光洒在古老的城墙上, 每一块石头都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看到“宝应”这个词,我可能会联想到古老的文物、珍贵的书籍或历史悠久的建筑。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关于历史和文化的讲解或讲座。
在英语中,“宝应”可以对应为“precious and deserved”或“valuable and rightful”,强调的是价值和合理性。
“宝应”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它不仅形容了事物的价值,还包含了对其合理性和应得性的认可。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宝应”这个词,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对珍贵和重要事物的尊重和珍惜。
1.
【宝】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房子里有贝和玉,表示家里藏有珍宝,会意。在西周金文里,又加上一个声符“缶”(古音与“宝”同)。本义:珍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宝,珍也。 、 《诗·大雅·桑柔》-稼穑维宝。 、 《诗·大雅·崧高》-以作尔宝。 、 《谷梁传·定公八年》-宝玉者,封圭也。 、 《国语·鲁语》。注:“玉也。”-以其宝来奔。 、 《论语》-怀其宝。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和氏壁天下人所共传宝也。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戴朱缨宝饰之帽。
【组词】
珠宝;宝函、 珍宝、 宝肆、 宝冕、 宝钏、 宝钗
2.
【应】
应和,响应。
【引证】
《国语·晋语》-龟往离散以应我。 、 《战国策·齐策》-齐王不应。 、 《吕氏春秋·顺说》-宋王无以应。 、 《韩非子·喻老》-桓侯不应。 、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无以应。 、 《史记·陈涉世家》-佣者笑而应。 、 《史记·陈涉世家》-宜多应者。 、 、 汉·贾谊《过秦论》-云集响应。 、 《资治通鉴·唐纪》-应者近万人。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金色而玉应。 、 《聊斋志异·促织》-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组词】
一呼百应;里应外合;应口、 应昂、 应嘴、 应响、 应机赴节、 应合、 应佛僧、 应令
受;接受。
【引证】
《南史·虞荔传》-迫切不得已,乃应命至都。
【组词】
应事、 应役、 应供、 应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