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34: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34:45
厌腻:指对某事物感到厌烦,不再感兴趣,产生腻烦的情绪。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描述长时间接触或重复某事物后产生的心理反应。
厌腻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厌”和“腻”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厌烦和腻烦。在古代汉语中,这两个字已经存在,并且组合起来表达对某事物感到厌烦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和语境有所扩展。
在现代社会,厌腻常常与快节奏的生活和信息过载相关。人们可能会对不断重复的信息或活动感到厌腻,这反映了人们对新鲜感和变化的追求。
厌腻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它让人联想到单调、乏味和缺乏激情。这种情感反应可能会影响人们的决策和行为,促使他们寻求变化和新鲜感。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对一份重复性很高的工作感到厌腻,这种感觉促使我寻找新的职业机会,追求更有挑战性的工作。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厌腻”来表达对单调生活的厌倦: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厌腻了这不变的风景。
心中的渴望,如烈火燃烧,
驱使我寻找新的天地。
厌腻可以让人联想到单调的画面,如重复的图案或颜色。在听觉上,它可能让人想到重复的旋律或声音,如不断循环的背景音乐。
在英语中,与“厌腻”对应的词汇可能是“boredom”或“tedium”。这些词汇在不同文化中的使用情况相似,都用来描述对重复或单调事物的厌倦感。
厌腻是一个描述心理状态的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好地表达对某事物的厌倦感,并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提供更多的表达方式。通过深入学习这个词汇,我更加意识到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多样性。
1.
【厌】
(形声。从厂(hǎn),猒(yàn)声。厂,象山崖石穴形。《说文》:“厌,笮也。”意思是“压”。由“犬、肉、甘”三部分合起来,会意,表示“吃饱”、“满足”。本义:吃饱)。
饱,满足 同: 餍
【引证】
《论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不厌。 、 宋·苏洵《六国论》-秦之欲无厌。 、 宋·苏轼《教战守》-求之者无厌。
【组词】
厌极、 厌饫、 厌塞、 厌伪、 厌恋、 厌副、 厌足
2.
【腻】
(形声。从肉,贰(èr)声。本义: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腻,肥也。 、 《楚辞·招魂》-靡颜腻理。 、 唐·李贺《昌谷》-石钱差复藉,厚叶皆蟠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