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4:08: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4:08:59
五言排律是一种**古典诗歌的形式,属于律诗的一种。它由五言绝句发展而来,每句五个字,通常有八句,共四十个字。五言排律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是唐代诗歌的重要体裁之一。
在文学领域,五言排律常用于表达深沉的情感或描绘细腻的景物。在口语中,这一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古典文学或诗歌创作时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文学研究、古典文学教学中,五言排律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同义词:五言律诗、五言诗 反义词:七言排律(每句七个字)
五言排律起源于汉代,成熟于唐代。它是在五言绝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增加了句数和对仗的要求,使得诗歌更加严谨和富有音乐性。
在**文化中,五言排律是诗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它不仅是文学创作的工具,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五言排律常给人一种古典、优雅的感觉,联想到古代文人的风雅生活和深邃的思想。它能够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欣赏。
在大学学*中文系时,我曾尝试创作五言排律,体验古代诗人的创作过程,这让我对古典文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在现代诗歌创作中,可以尝试融合五言排律的形式,创作出既有古典韵味又不失现代感的作品。
想象一幅古代山水画,配以悠扬的古琴音乐,可以很好地体现五言排律的意境和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形式可能是十四行诗或其他形式的格律诗,它们在结构和韵律上各有特点,但都体现了对诗歌形式的严格要求。
五言排律是*古典诗歌的精华,它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学和理解五言排律,对于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和诗歌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1.
【五】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 《诗·齐风·南山》-葛屦五两。 、 《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四加一的和。
【引证】
《广韵》-五,数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唐·李朝威《柳毅传》-塞其五山。 、 宋·苏洵《六国论》-五战于秦。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起则五六揖。 、 清·方苞《狱中杂记》-监五室。
2.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志以发言。 、 《左传·昭公九年》-志以定言。 、 《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法言·问神》-言,心声也。 、 《墨子经》-言,口之利也。 、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具言所闻。 、 《后汉书·列女传》-趋机而言。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言于李??。 、 明·魏禧《大铁椎传》-言讫不见。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组词】
言绝、 言言、 言不尽意、 言戏、 言人人殊、 言笑自若、 言之无文、 言方行圆、 言信、 言爽、 言不顾行、 言欢
3. 【排】
4.
【律】
(形声。从彳(chì),聿(yù)声。本义:法律;法令)。
同本义 (多指具体的规则、条文)。
【引证】
《说文》-律,均布也。 、 《易师》-出以律。 、 《尔雅·释诂》-律,法也。 、 《汉书·高帝纪》-天下既定,令萧何次律令。 、 《商君书·战法》-兵大律在谨,论敌察众,则胜负可知也。 、 清·方苞《狱中杂记》-以律非故杀。
【组词】
律则、 律贯、 律科、 律度、 律纪、 律贯、 律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