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1:43: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1:43:16
“三竺”通常指的是杭州的灵隐寺附近的三个寺院,即上天竺、中天竺和下天竺。这三个寺院是杭州著名的**圣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在文学作品中,“三竺”常被用来象征文化或宁静的修行之地。在口语中,提到“三竺”可能会引起对杭州旅游景点的讨论。在专业领域,如研究或旅游管理,这个词汇可能会有更具体的应用。
“三竺”一词源于对这三个寺院的直接命名,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三个寺院在****文化中的地位逐渐确立,使得“三竺”成为了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汇。
在文化中,“三竺”代表了文化的传承和精神追求。在社会背景中,它们是重要的旅游景点,也是研究****和历史的重要场所。
提到“三竺”,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宁静、平和以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它唤起的情感可能是敬畏、安宁或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
个人在杭州旅游时,可能会选择参观三竺,体验那里的**氛围和文化历史。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三竺的静谧中,心灵找到了归宿,历史的钟声在耳边回响。”
想象一下,古老的寺院,悠扬的钟声,青翠的山林,这些都是“三竺”可能带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圣地,如日本的寺庙或印度的遗址,可以提供一些比较的视角。
“三竺”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具体的地点,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的深度和多样性。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竺】
(形声。从二,竹声。本义:竹)。
同本义。
【引证】
《广雅》。王念孙疏证:“竺、竹同声字。方言有重轻,故又谓竹为竺也。”-竺,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