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05: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05:53
“死而不朽”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死亡了但仍然不朽”。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虽然肉体死亡,但其精神、成就或名声却永远流传,不会被遗忘。
“死而不朽”这个成语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字面意思和现代用法基本一致。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个成语一直被用来形容那些超越生死界限的伟大人物。
在文化中,“死而不朽”与儒家思想中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相呼应,强调了个人精神和社会贡献的永恒价值。这个成语在社会中被广泛用来评价历史人物和当代英雄。
这个成语给人以庄重、崇高的情感反应,联想到那些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它激励人们追求卓越,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超越时间的限制,留下永恒的印记。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一个纪念伟大科学家的活动中听到这个成语,它让我深刻理解到科学探索的意义不仅在于当下的成就,更在于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时间的河流中,
你的名字如星辰闪烁,
死而不朽,
照亮了后人的道路。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历史人物的肖像画,他们的眼神坚定,仿佛在诉说着永恒的故事。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庄严的交响乐,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来表达这种超越生死的精神。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有“live on in eternity”或“immortal”,它们都强调了超越时间限制的概念,但在具体用法和文化内涵上有所不同。
“死而不朽”这个成语深刻地表达了人类对永恒价值的追求和崇高理想的向往。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们要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贡献,留下超越时间的印记。
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谓也。’
生而不淑,孰为其寿;~,孰为其天。
公元前549年,鲁国大夫穆叔奉命出访晋国,晋国卿范宣子问他“死而不朽”的含义是什么。穆叔没有回答,范宣子说他的祖先在各个朝代都是名门贵族,这就是死而不朽。穆叔则认为只有好的德行、功业、言论才会死而不朽的
1.
【死】
(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è),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死,民之卒事也。 、 《列子·天瑞》-死者,人之终也。 、 《礼记·曲礼》-庶人曰死。 、 《礼记·檀弓》-沁人曰死。 、 《左传·哀公十六年》-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奋心。 、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亡何国变,宁南死。
【组词】
死生、 死过、 死限、 死却、 死不残、 死去还魂、 死费尽残、 死数里算帐、 死耗、 死君
2.
【而】
才能。
【引证】
《墨子·尚同下》-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 《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戒之戒之,微而异之。 、 《管子·小匡》-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 、 《商君书·慎法》-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朽】
(形声。从木,丂(kǎo)声。本义:腐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朽,腐也。 、 《诗·周南·良耜》。释文:“烂也。”-荼蓼朽止。 、 《礼记·月令》。注:“气若有若无为朽。”-其臭朽。 、 《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论语》-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组词】
朽索、 朽壤、 朽木不可雕、 朽木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