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41: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41:55
词汇“外难”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一个组合词,由“外”和“难”两个字组成。为了深入学习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外难”字面意思可能指的是外部困难或外来的难题。它强调问题或困难来自于外部环境或因素,而不是内部产生的。
由于“外难”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描述主人公面临的外部挑战;在口语中,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特定情境下,如讨论国际关系或商业环境时。
由于“外难”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可能没有详细的记录。它可能是现代汉语中根据需要组合而成的词汇。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外难”可能被用来强调个人或集体在面对外部挑战时的坚韧和毅力。
“外难”可能让人联想到挑战、困难和逆境,激发人们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决心。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在讨论工作挑战、学术研究或国际事务时使用到“外难”这个词汇。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外难”作为一个主题,探讨主人公如何在外部困难中寻找出路,展现其智慧和勇气。
结合图片,可以展示一个人或一群人面对外部困难的场景,如自然灾害、经济危机等。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些节奏强烈、充满斗志的音乐来表达“外难”带来的挑战感。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表达,如英语中的“external difficulties”或“outside challenges”,它们都强调问题来自于外部。
“外难”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个视角来理解外部因素对个人或集体的影响。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分析现实世界中的复杂情况。
1.
【外】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引证】
《说文》-外,远也。 、 《礼记·曲礼》-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 、 《周礼·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身外即战场。
【组词】
外户、 外祟、 外槨、 外好里枒槎、 外藩、 外廓、 外见、 外求、 外舍
2.
【难】
灾难;祸害,人为而产生的祸害。
【引证】
《孙子·谋攻》-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 《资治通鉴》-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 诸葛亮《出师表》-危难之间。 、 《国语·晋语》-以免于难。 、 《资治通鉴》-芟夷大难。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故及于难。
【组词】
排难解纷;苦难、 逃难、 落难、 蒙难、 罹难、 避难
兵难,指反抗或叛乱。
【引证】
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组词】
发难、 首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