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12: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12:24
珠汗:字面意思是指像珍珠一样的汗水,通常用来形容汗水晶莹剔透,如同珍珠般美丽。在文学和日常用语中,珠汗常用来形容人在剧烈**或紧张状态下额头或身体其他部位渗出的汗水。
珠汗的词源较为直接,由“珠”和“汗”两个字组成,形象地描述了汗水的形态。在古代文学中,珠汗常用来形容美女或英雄在特定情境下的汗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词汇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成为描述一般出汗情况的词汇。
在**文化中,珠汗常与美、优雅和紧张的情绪联系在一起。在古典文学和戏剧作品中,珠汗常被用来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
珠汗这个词给人一种细腻和精致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紧张、激动或是炎热的环境。在情感上,珠汗可能引发人们对努力、坚持和挑战的共鸣。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观看体育比赛时听到解说员用“珠汗”来形容**员的汗水,这让我对这一词汇有了更直观的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珠汗”:
烈日下,他的额头布满了珠汗, 每一滴都是对胜利的渴望。
珠汗这个词让人联想到晶莹剔透的水珠,可能在视觉上与清澈的水滴或宝石相似。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汗水滴落的声音,或是紧张时的呼吸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eads of sweat”,用来形容汗水像珠子一样挂在皮肤上。这种表达在西方文学和日常用语中也很常见。
珠汗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它不仅描述了生理现象,还承载了情感和审美的意义。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语言的细腻度和表现力。
1.
【珠】
(形声。从玉,朱声。本义:珍珠。蛤蚌壳内由分泌物结成的有光小圆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水精也,或生于蚌,阴精所凝。-珠,蚌之阴精。 、 《国语·楚语》-珠足以御火灾。 、 《尸子》-水方折者有玉,员折者有珠。 、 《淮南子·说山》-渊生珠而岸不枯。 、 《周礼·玉府》-珠盘玉敦。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大珠四枚。
2.
【汗】
(形声。从水,干声。本义:汗腺的分泌物)。
由人或高等动物皮肤内腺体分泌的一种含盐的液体。
【引证】
《说文》-汗,身液也。 、 《素问·评热病论》-汗者,精气也。 、 《宣明五气篇》-五藏化液心为汗。 、 《汉书·刘向传》-出令如出汗,汗出而不反也。 、 《释名·释衣服》-汗衣,近身受汗垢 之衣也。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汗出浃背。
【组词】
汗巾、 汗血、 汗汪汪、 汗星、 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