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48: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48:27
“无肠公子”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没有肠子的公子。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外表光鲜、举止优雅,但内心空虚、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它强调的是外表与内在的不匹配,即“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在文学作品中,“无肠公子”常被用来讽刺那些虚有其表的贵族或文人。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那些只注重外表而不注重内在修养的人。在专业领域,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社会现象或人性弱点时,可能会被提及。
同义词:
反义词:
“无肠公子”这个成语的词源并不十分明确,但它显然是受到了**古代文化中对“肠”这一器官的象征意义的启发。在古代,“肠”常被用来比喻人的内心或情感。因此,“无肠”即意味着内心空虚。
在**传统文化中,人们普遍重视内在修养和品德。因此,“无肠公子”这个成语反映了社会对那些只注重外表而忽视内在修养的人的批评和讽刺。
这个词汇带有一种轻蔑和嘲讽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那些虚伪、肤浅的人,提醒我们在评价一个人时,不应只看外表,而应更注重其内在品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外表光鲜但实际能力不足的人。这时,“无肠公子”这个成语就能很好地描述他们的特点。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无肠公子衣冠楚楚,
言谈举止皆虚浮。
金玉其外空如也,
世人莫被外表误。
在视觉上,“无肠公子”可能让人联想到那些穿着华丽但表情空洞的人。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那些言辞华丽但内容空洞的演讲。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empty suit”,意指那些外表光鲜但实际能力不足的人。这个表达在西方文化中也有类似的讽刺意味。
“无肠公子”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评价一个人时,不应只看外表,而应更注重其内在品质和实际能力。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帮助我们形成更全面、更客观的评价标准。
称无肠公子者,蟹也。
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竟无肠。
1.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2. 【肠】 (形声。从肉,昜(yáng)声。本义:人和动物消化器官之一)。
3.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4.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