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1:50: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1:50:47
“汤烧火热”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汤烧得很热,火也很旺。基本含义是指事物处于非常热烈、活跃或紧张的状态。
“汤烧火热”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可能是由日常生活中的烹饪场景演变而来。在古代,烹饪时火候的掌握非常重要,因此这个成语逐渐被用来形容各种热烈或紧张的状态。
在**文化中,烹饪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生活技能和文化传统。因此,与烹饪相关的成语如“汤烧火热”也常被用来形容生活中的各种热烈场景。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因为它传达了一种热烈、活跃的氛围。联想上,可能会想到热闹的聚会、繁忙的工作场景或激烈的竞争。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家庭聚餐中听到长辈用“汤烧火热”来形容厨房的忙碌场景,这让我印象深刻,也让我意识到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汤烧火热夜未央,炉火映红笑脸庞。”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oiling hot”或“red-hot”,用来形容非常热或非常激烈的状态。
“汤烧火热”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形象且富有表现力的表达方式,能够生动地描绘出各种热烈或紧张的场景。在学*语言和表达时,掌握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量,提高表达的生动性和准确性。
又见他汤烧火热,自己守着他,歪在旁边劝他:‘只养病,别想着些没要紧的事。’
1.
【汤】
水势浩大、水流很急的样子
【引证】
范仲淹《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 《歌声》-东边是流水汤汤的延河,隔河是清凉山。
广大貌;浩茫貌
【引证】
南朝梁·沈约《待罪江南思北归赋》-心汤汤而谁告?魄寂寂而何语?
2.
【烧】
(形声。从火,尧声。本义:使物着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烧,爇也。 、 《礼记·内则》。注:“烧烟,于火中也。”-雏烧。 、 《管子·轻重甲》。注:“猎而行火曰烧。”-齐之北泽烧火。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 《资治通鉴》-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
【组词】
干柴好烧;他把衣服烧了一个洞;烧葬、 烧丹炼汞、 烧糊了卷子、 烧埋钱、 烧冷灶、 烧利市、 烧琴煮鹤
3.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
4.
【热】
(形声。本义:温度高)。
同本义。跟“冷”相对。
【引证】
《素问·五常变大论》-肺甚畏热。 、 《韩非子·有度》-清暖寒热,不得不救。 、 《孟子·梁惠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热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立厩中仆马之间,……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 、 《列子·汤问》-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组词】
热天;热釜、 热浪;炽热;滚热;火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