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38: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38:27
词汇“桐丝”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因此对其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出发。
“桐丝”字面意思是指桐树的丝状物。桐树是一种常见的树木,其木材轻软,常用于制作家具和乐器。桐丝可能是指桐树的纤维或细丝,但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可能更多出现在古文或特定领域的文献中。
由于“桐丝”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某种细腻或柔软的质感,或者象征某种轻盈、飘逸的意境。在专业领域,如植物学或木材加工领域,可能会提及桐树的纤维特性。
“桐丝”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桐树”和“丝”组成,表示桐树的丝状物。在古代文献中可能有所提及,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可能是因为其具体应用场景有限。
在**传统文化中,桐树常与文人墨客的雅致生活相联系,如“桐城派”文学流派。因此,“桐丝”可能在文学作品中被用来营造一种文雅、细腻的氛围。
“桐丝”可能给人带来轻盈、柔软的联想,也可能让人想到古代文人的雅致生活。在情感上,可能引发一种宁静、优雅的感觉。
由于“桐丝”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之相关的经历或故事。如果有人从事与木材加工或植物学相关的工作,可能会在专业领域中接触到这个词汇。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桐丝轻拂过古琴,一曲悠扬传千年。”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一棵桐树下,细长的桐丝随风飘动,营造出一种宁静、优雅的氛围。结合音乐,可能会联想到古琴的悠扬旋律,与桐丝的轻盈质感相呼应。
由于“桐丝”是一个较为特定的汉语词汇,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在跨文化交流中,可能需要解释其具体含义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桐丝”作为一个不太常用的词汇,其分析更多依赖于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词汇量,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较为有限。通过对“桐丝”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词汇的多义性和文化内涵。
1.
【桐】
(形声。从木,同声。本义:木名,也名“荣”)。
树名 古书中多指梧桐科的梧桐,还有大戟科的油桐,玄参科的泡桐等。
【引证】
《说文》-桐,荣也。 、 《尔雅》。按,与梧同类而异,皮青而泽,荚边缀子如乳者为梧,亦谓之青桐。皮白,材中琴瑟,有华无实者为桐,亦谓之梧桐。-荣,桐木。 、 《诗·小雅·湛露》-其桐其椅。 、 《礼记·月令》-桐始华。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工之侨得良桐。
【组词】
桐人、 桐子、 桐木人、 桐花烟、 桐杖
2.
【丝】
(会意。从二糸。糸(mì),细丝。本义:蚕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凡蚕者为丝、麻者为缕。”-丝,蚕所吐也。 、 《诗·召南·羔羊》-素丝五总。 、 《礼记·乐记》-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谓弦也。” 、 《史记·货殖列传序》-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 、 《后汉书·列女传》-此织生于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聂夷中《咏田家》-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 唐·白居易《重赋》-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
【组词】
丝棉;丝网;丝缰、 丝人、 丝布、 丝妇、 丝子、 丝行、 丝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