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48: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48:03
月池(Yuèchí)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与月亮有关的池塘。它通常指的是一个池塘或水体,因其形状、位置或传说与月亮有关而得名。在文学和诗歌中,月池常常被用来象征美丽、宁静和浪漫。
月池的词源直接来源于“月”和“池”两个字。在古代汉语中,“月”指月亮,“池”指池塘或水体。随着时间的推移,月池在文学和艺术中的使用逐渐增多,成为一种富有诗意的表达。
在**文化中,月亮常常与团圆、美丽和浪漫联系在一起。月池因此也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月池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宁静和美好。它让我联想到夜晚的宁静、月光的柔和以及与亲人朋友共度的美好时光。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月池常常出现在我阅读的古诗文中,给我带来一种超脱现实的美感。
诗歌: 月池清影照人归, 柳岸风轻夜未央。 一曲琴音随水去, 梦回故里共婵娟。
月池的视觉联想是夜晚的池塘,月光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听觉联想是夜晚的宁静,偶尔有蛙鸣或风声。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不常见,但月亮和水体的组合在许多文化中都有类似的象征意义,如月亮的美丽和宁静。
月池是一个充满诗意和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代表了自然美景,还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加语言的美感。
1.
【月】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半月形。“月”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月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月,太阴之精也。象上下弦阙形。 、 《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 《仪礼·觐礼》-礼月与四渎于北门外。 、 《淮南子·天文》-月虚而鱼脑减。 、 《诗·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组词】
月满则亏,水满则盈、 月上半阑残、 月老冰人、 “月”字流觞、 月日、 月晕、 月影、 月满、 月王
2.
【池】
(形声。从水,也声。本义:水停积处)。
水塘。
【引证】
《广韵》-池,停水曰池。 、 《中文大辞典》-穿地畜水,圆者曰池,方者曰塘。 、 《诗·大雅·召》-池之竭矣。 、 《诗·小雅·无羊》-或饮于池。 、 《礼记·月令》。注::穿地通水曰池。”-毋漉陂池。 、 《周礼·雍氏》。注:“谓陂障之水道也。”-掌沟渎浍池之禁。 、 《国语·周语》-囿有林池。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唐·贾岛《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组词】
游泳池;池苑、 池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