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22: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22:27
海底捞针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试图在海底找到一根针,用来比喻极难找到或实现的事情。它强调了寻找或达成目标的困难程度,通常用于描述那些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不同的语境中,“海底捞针”可以有不同的应用:
“海底捞针”这个词汇源自**古代的成语,形象地描述了在广阔无垠的海底寻找一根细小的针的困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言环境中,用以形容任何极其困难的任务。
在文化中,成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历史背景。“海底捞针”作为一个成语,不仅反映了人对于困难任务的认知,也体现了汉语表达的丰富性和形象性。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无奈和挫败感,因为它描绘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联想上,人们可能会想到广阔的海域和渺小的针,从而感受到任务的艰巨和无望。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用“海底捞针”来形容寻找丢失的钥匙的困难,这个词汇准确地表达了那种无助和挫败的感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时间的海底,我捞起记忆的针,每一根都闪烁着过往的光芒。”
视觉上,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广阔的海洋和微小的针,形成强烈的对比。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海浪的声音,增加寻找的难度和孤独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是“finding a needle in a haystack”,意思是在干草堆中找针,同样用来形容寻找某物的极端困难。
“海底捞针”这个词汇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能够准确地传达出任务的艰巨性和几乎不可能完成的特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使语言更加生动和有力。
俊儿夫似海内寻针,姻缘事在天数临,无缘分怎的消任?直耽搁到如今。
一面点起民壮,分头追捕,多应是~,那寻一个?
1.
【海】
(形声。从水,每声。本义:大海,海洋)。
百川会聚之处。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
【引证】
《说文》。按,海势圆,就地心也。海味咸,湿热之气蒸也。海气绿,穹苍之映,云雾不能隔也。-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 、 《礼记·乡饮酒义》。注:“海水之委也。”-祖天地之左海也。 、 《孟子·告子下》-孙叔敖举于海。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前途似海。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半壁见海日。
【组词】
近海、 沿海、 海岳、 海藏
2.
【底】
(形声。从广(yǎn),氐(dǐ)声。本义:止住;停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底,止居也。 、 《左传·昭公元年》-勿使有壅蔽湫底。
3. 【捞】 (形声。从手,劳声。本义:从水中寻取东西)。
4. 【针】 (会意。从金,从十。最初用的竹针,写作“箴”,后来有了金属的针,写作“鍼”(针)。本义:缝衣的用具)。 同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