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10: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10:21
词汇“名王”在中文语境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可以将其拆分为“名”和“王”两个字来理解。
结合这两个字,“名王”可以理解为具有极高名声或名望的统治者或领导者。
由于“名王”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一个历史上的伟大君主或领袖,强调其卓越的成就和广泛的影响力。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不会被使用。
由于“名王”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不详。它可能是由“名”和“王”两个字组合而成,用以形容具有卓越名声的君主。
在**传统文化中,君主或领导者的名声和德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名王”通常是指那些在历史上留下正面评价的君主,他们的统治被视为典范。
提到“名王”,可能会联想到历史上的伟大君主,如秦始皇、汉武帝等,他们的统治时期充满了传奇和辉煌。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会被频繁使用,但在讨论历史或政治话题时,可能会用来形容那些具有卓越成就的领导者。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名王”来形容一个历史人物:
在古老的城墙上,
名王的旗帜飘扬,
他的名字,如雷贯耳,
在历史的长河中永放光芒。
提到“名王”,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宫殿、王座、王冠等视觉元素,以及古代宫廷音乐的庄严和宏伟。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伟大的国王”或“传奇的君主”,用来形容那些在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统治者。
“名王”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体现了对历史和领导者的尊重和赞美。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
1.
【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名,自命也。 、 《礼记·祭法》-黄帝正名百物。 、 《孟子》-名之曰幽厉。 、 《庄子·天运》-名公器也。 、 《乐府诗集》-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名之者谁。 、 《聊斋志异·促织》-自名“蟹壳青”。
【组词】
名品
2.
【王】
统治、领有一国或一地。
【引证】
《诗·大雅》-王此大邦,克顺克比。 、 《史记·项羽本纪》-欲王关中。 、 、 《史记·留侯世家》-沛公为汉王,王巴、蜀。
作皇帝,称王。
【引证】
《孟子·梁惠王上》-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孟子·公孙丑上》-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 《商君书》-周不法商,夏不法虞,三代异势,而皆可以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