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37: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37:45
词汇“印函”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书面语中,尤其是在正式文件和官方通信中。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印函”进行深入分析:
“印函”字面意思是指盖有印章的信函或文件。其中,“印”指的是印章,是一种用于认证、签名或标记的工具;“函”则是指信件或公文。因此,“印函”通常指的是正式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或信件。
“印函”一词源于古代**的官方文书系统。在古代,印章是权力的象征,只有官方或有一定地位的人才能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印函”逐渐成为指代正式文件的通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印章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代表着权威和正式性。因此,“印函”在社会交往和官方通信中占有重要地位。
“印函”通常给人以正式、权威和严肃的印象。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重要的决策、正式的仪式或官方的认可。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需要处理一些正式的事务,如签订合同、申请证件等,可能会接触到“印函”。
在创作中,可以将“印函”作为一个象征性的元素,用以表达权威、正式或历史感。例如,在历史小说中,描述古代官员之间的通信时可以使用“印函”。
视觉上,“印函”可能让人联想到红色印章、正式的文件格式和古老的文书。听觉上,可能联想到盖章时的“咔嚓”声或翻阅纸张的沙沙声。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正式文件可能被称为“official letter”、“document”等,但其背后的文化和象征意义可能有所不同。
“印函”作为一个正式的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尤其是在涉及官方和正式场合时。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
1.
【印】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是手爪,右象跪着的人,合起来表示用手按人使之跪拜。本义:官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印,执政所持信也。 、 蔡邕《独断》-玺者,印也。印者,信也。 、 《苍颉篇》-印,验也。 、 《小尔雅》。按,古上下通曰玺。秦以来,天子诸侯王称玺,独以玉;列侯至二千石曰章,千石至四百石曰印。-玺谓之印。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每字为一印。 、 、 、
【组词】
印务、 印券、 印佩、 印牌、 印囊、 印曹
2.
【函】
(象形。今隶误作函。本义: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圅,舌也。 、 《国语·楚语》。注:“入也。”按,如舌之在口中也。-若合而函吾中。 、 《通俗文》-口上曰臄,口下曰圅。 、 《广雅·释亲》-噱,圅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