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4:19: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4:19:36
“侍养”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照顾和供养,通常用于描述对长辈或需要特殊照顾的人的照料和供养行为。
在文学中,“侍养”可能被用来描绘一种孝顺或责任感的情感,如在描述子女对父母的照顾时。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常被使用,但在正式或书面语境中较为常见。在专业领域,如护理或社会工作,这个词可能被用来描述专业照护服务。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境和情感色彩的不同。例如,“照料”可能更侧重于日常生活的细节,而“侍养”则带有更强的责任感和尊敬的意味。
“侍养”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侍”意味着侍奉,“养”意味着供养。在古代,这个词常用于描述子女对父母的孝顺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有所扩大,但核心含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侍养”与孝道紧密相关,是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价值观之一。在现代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侍养老人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侍养”这个词给我带来一种温暖和责任感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家庭的重要性和对长辈的尊重。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见证过朋友全心全意地侍养她生病的母亲,这种无私的奉献让我深受感动。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侍养”:
在岁月的长河中,
我侍养着时间的皱纹,
每一道都是爱的痕迹。
视觉上,“侍养”可能让我联想到温馨的家庭场景,如子女陪伴在老人身边。听觉上,可能是一段柔和的音乐,传达出平静和安宁的氛围。
在英语中,“侍养”可以对应为“care for”或“look after”,但这些词汇在英语文化中可能没有像在**文化中那样深厚的孝道含义。
“侍养”这个词在汉语中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它不仅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行为,也是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体现。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对于传达特定的情感和意义非常重要。
1.
【侍】
(形声。从人,寺声。本义:在尊长旁边陪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侍,承也。 、 《孝经》。郑注:“卑在尊者之侧为侍也。”-曾子侍。 、 《后汉书·邳彤传》。注:“有左右曹,入侍天子。故曰侍中。”-侍中。 、 《后汉书·朱穆传》。注:“秦官也。”-中常侍。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使侍人僚租告公。 、 《汉书·文帝纪》-遂即天子位,群臣以次侍。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侧耳以请。
2.
【养】
(形声。从食,羊声。本义:饲养)。
供养,奉养;抚育。
【引证】
《说文》。古文从攴,未详。疑厮养作此字。-养,供养也。 、 《礼记·郊特牲》-凡食养阴气也,凡饮养阳气也。 、 《荀子·礼论》-殳能生之不能养之。 、 《韩非子·五蠹》-养不亏。 、 、 《韩非子·五蠹》-不食力而养足。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养公姥。 、 、 《史记·魏公子列传》-归养。 、 宋·王安石《伤仲永》-以养父母。
【组词】
养娇囡、 养家人、 养济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