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09: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09:05
守门使:这个词汇字面意思是指负责守卫门户的人或角色。在古代,守门使可能指的是宫廷或重要建筑的门卫,负责安全检查和人员出入的控制。在现代,这个词汇可能更多地用于比喻,指代那些在某个领域或系统中负责把关、审核或监管的人或机构。
守门使这个词汇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守”意味着守护、看守,“门”指的是门户,“使”则有使者、执行者的含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逐渐扩展,从字面上的门卫角色演变为比喻意义上的把关人或监管者。
在**传统文化中,守门使的形象常常与忠诚、责任和权威联系在一起。在现代社会,守门使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强调了监管和审核的重要性。
守门使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严肃和权威的。它让人联想到责任重大、不容忽视的角色,同时也可能引发对权力和控制的思考。
在个人经历中,守门使可能让我想到那些在工作中负责审核和把关的同事或上级。他们的工作虽然不显眼,但却对整个团队的运作至关重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守门使:
在时光的宫殿前,
守门使静静伫立,
岁月流转,
他守护着记忆的门扉。
守门使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宫廷的画面,守卫身着华丽的服饰,手持兵器,严肃地站在宫门前。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沉重的门扉缓缓开启的声音,或是守卫的脚步声。
在英语中,守门使可以对应为“gatekeeper”,这个词汇在英语文化中同样具有守护和把关的含义。在不同的文化中,守门使的角色和象征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了监管和保护的重要性。
守门使这个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代表了具体的角色和职责,还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通过对这个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影响,也认识到了它在语言表达中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1.
【守】
(会意。从宀,从寸。宀表示房屋;寸是法度。合起来表示掌管法度。本义:官吏的职责,职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寺,廷也;府,文书藏也。-守,官守也。从门,寺府之事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左传·二十一年》-王巡虢守。 、 《周礼均人》。注:“地守,衡虞之属。”-均地守。 、 《周礼·内宰》。注:“宿卫者。”-纠其守。 、 《荀子·王制》。注:“谓地也。”-虽守者益。 、 《左传·隐公五年》-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 《孟子·公孙丑下》-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
2.
【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门形。“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双扇门,门)。
同本义 。房屋垣墙等建筑物,在出入通口处所设可开关转动的装置。古代门与户有别,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在堂室曰户,在区域曰门。
【引证】
、 《白虎通》-五祀,门以闭藏自固也。 、 《墨子·号令》-门常闭。 、 陶渊明《归去来辞》-门虽设而常关。
【组词】
门阑、 门钉、 门楔、 门吊儿、 门坎
3.
【使】
(形声。从人,吏声。从人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命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伶者,令也。-使,伶也。 、 《礼记·表记》。注:“谓使之聘问师役之属也。”-故君使其臣。 、 《史记·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史记·屈原列传》-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 《史记·魏公子列传》-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
【组词】
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