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2:38: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2:38:49
词汇“守陴”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古代文献中,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守陴”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守陴”的字面意思是守卫城墙上的女墙(即城墙上的矮墙)。在古代军事用语中,指的是士兵在城墙上守卫,防止敌人攻城。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如《左传》《史记》等史书中,常可见到“守陴”一词,用以描述战争时士兵的职责和行动。在现代汉语中,由于战争形态的变化,这一词汇已较少使用,但在历史研究或军事史的讨论中仍可能出现。
“守陴”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守”意为守卫,“陴”指城墙上的女墙。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但在描述古代战争或城防时仍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
在古代**,城墙是防御外敌的重要设施,守陴是士兵的重要职责。这一词汇反映了古代战争和社会结构的特点。
对于现代人来说,“守陴”可能带来一种古老、庄严的情感联想,与古代战争、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相关联。
由于“守陴”是一个较为专业的军事术语,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机会使用。但在历史学*或军事爱好者的讨论中,可能会涉及这一词汇。
在创作历史题材的小说或剧本时,可以使用“守陴”来增强场景的历史感和紧张氛围。
想象古代城墙上士兵守陴的场景,可能会联想到古代战争电影中的紧张音乐和城墙上的战斗画面。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守陴”的词汇,但类似的军事术语在不同文化中都有存在,如英语中的“defend the walls”。
“守陴”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不多,但对于理解古代战争和社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在学*汉语和了解**历史文化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知识和文化素养。
1.
【守】
(会意。从宀,从寸。宀表示房屋;寸是法度。合起来表示掌管法度。本义:官吏的职责,职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寺,廷也;府,文书藏也。-守,官守也。从门,寺府之事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左传·二十一年》-王巡虢守。 、 《周礼均人》。注:“地守,衡虞之属。”-均地守。 、 《周礼·内宰》。注:“宿卫者。”-纠其守。 、 《荀子·王制》。注:“谓地也。”-虽守者益。 、 《左传·隐公五年》-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 《孟子·公孙丑下》-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
2.
【陴】
(形声。从阜,卑声。从阜与高下有关,与建筑有关。本义:城上女墙,上有孔穴,可以窥外)。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陴,城上女墙俾倪也。 、 南朝齐·丘迟《与陈伯之书》-抚弦登陴。 、 《左传·宣公十二年》-守陴者皆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