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53: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53:41
词汇“币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词汇,因此我们需要从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来推测其含义。
“币籍”由两个字组成:“币”通常指货币或钱币,“籍”则有记录、登记的含义。结合起来,“币籍”可能指的是货币的记录或登记,即货币的来源、流通或交易记录。
由于“币籍”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金融或历史研究领域,它可能被用来指代古代货币的记录或档案。在现代语境中,如果没有特定的背景,这个词汇可能会显得生僻。
同义词可能包括“货币记录”、“钱币档案”等。由于“币籍”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反义词可能不太适用。
由于“币籍”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没有详细的历史记录。它可能是由“币”和“籍”两个字组合而成的新词,用于特定的学术或研究领域。
在古代,货币的记录和管理是国家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币籍”可能在古代经济史研究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币籍”可能不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它更多地与学术研究和经济历史相关联。
由于“币籍”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它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创作中,可以将“币籍”用于描述一个虚构的古代货币记录系统,或者在历史小说中作为背景设定的一部分。
由于“币籍”与货币记录相关,可能会联想到古老的账本、铜钱或古代市场的喧嚣声。
在不同文化中,货币的记录和管理都有其特定的词汇和体系,但“币籍”作为一个特定词汇,可能在其他语言中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
“币籍”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能较为有限,主要与货币的记录和管理相关。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特定领域的专业术语。
1.
【币】
(形声。从巾,敝声。从巾表示与布帛有关。本义:古人用作礼物的丝织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幣,帛也。 、 《周礼·大宰》。司农注:“绣帛。”-四曰幣贡。 、 《礼记·曲礼》-幣曰量幣。 、 《礼记·月令》-用圭璧更皮幣。 、 《孟子》-事之以皮幣。 、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寡君是故使吉(游吉)奉其皮幣。 、 《战国策·齐策三》-请具车马皮幣。
【组词】
皮币、 币玉、 币号、 币献
2.
【籍】
(形声。从竹,耤(jí)声。古书以竹制成,故从“竹”。本义:登记册,户口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籍,簿书也。 、 《周礼·大司马》-乃以九畿之籍。 、 《周礼·小行人》。注:“名位尊卑之书。”-掌邦国宾客之体籍。 、 《左传·成公二年》-非礼也勿籍。 、 诸葛亮《论游户自实》-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 、 明·顾炎武《复庵记》-宫观之籍。
【组词】
籍口、 籍戎、 籍地、 削籍、 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