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6:09: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6:09:12
恨心: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怀恨在心”,指的是心中怀有深深的怨恨或不满,通常是因为受到了某种伤害或不公正待遇而产生的负面情绪。
“恨心”一词在中文中历史悠久,源自古代汉语,其基本含义在漫长的语言发展过程中保持相对稳定。
在**传统文化中,“恨心”常与“宽恕”相对,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境界。社会背景下的“恨心”可能与个人经历的社会不公有关。
“恨心”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如痛苦、愤怒和悲伤。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复仇、痛苦和无法释怀的过去。
个人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因为某些**而产生恨心的情况,如被背叛或误解,这种情绪可能会影响个人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恨心”来表达深沉的情感,如:
恨心如潮涌,夜夜梦回初。
不解当年事,泪痕湿枕书。
在英语中,“恨心”可以对应为“nurture a grudge”或“hold a grudge”,但其使用和文化背景可能有所不同。
“恨心”是一个表达深层次负面情感的词汇,它在文学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人性和社会关系,同时也提醒我们在处理个人情感时需要寻求平衡和宽恕。
1.
【恨】
(形声。从心,艮(gèn)声。本义:怀恨在心,怨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恨,怨也。 、 《国语·周语下》-今财亡民罢,莫不怨恨。 、 唐·杜甫《兵车行》-役夫敢申恨。 、 唐·李朝威《柳毅传》-恨贯肌骨。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亡国之恨。
【组词】
恨命、 恨恨、 恨穷发极、 恨五骂六、 恨如头醋
2.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