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03: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03:23
“弄璋之庆”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玩弄玉璋的喜庆”。其中,“璋”是一种古代的玉器,常用来象征贵族的身份和地位。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庆祝贵族或高官家中生了男孩,因为在**传统文化中,生男孩被视为家族的荣耀和延续。
在文学作品中,“弄璋之庆”常用于描述古代贵族家庭的喜庆场合,尤其是在庆祝新生儿诞生时。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或文学性的文本中,它能够传达一种古典和庄重的氛围。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文学研究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分析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家庭结构。
“弄璋之庆”源自**古代的礼仪文化,特别是与玉器相关的礼仪。在古代,玉璋是贵族身份的象征,因此“弄璋”意味着家族地位的提升和荣耀的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庆祝生男孩的特定用语。
在**传统文化中,男孩被视为家族的继承者和劳动力的提供者,因此生男孩被看作是家族的好运和繁荣的象征。这种观念在古代尤为强烈,因此“弄璋之庆”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性别角色的期待和价值观。
这个成语带有一种古典和庄重的情感,让人联想到古代宫廷的繁华和家族的荣耀。它也可能引发对传统性别角色和现代性别平等观念的思考。
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正式或传统的场合,如家族聚会或文化活动中,它仍然可以用来表达对新生儿诞生的祝福和喜悦。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喜盈门,弄璋之庆乐无边。”
想象一幅古代宫廷的画卷,宫灯高挂,宾客云集,喜庆的乐曲回荡在空中,这便是“弄璋之庆”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庆祝活动可能没有特定的成语来描述,但庆祝新生儿诞生的喜悦和重要性是普遍存在的。
“弄璋之庆”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成语,它不仅反映了古代*的社会价值观,也提供了一个窗口,让我们了解古代礼仪和文化。在现代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
喜公有弄璋之庆,万事足矣。
1. 【弄】
2.
【璋】
(形声。从玉,章声。本义:古玉器名,形状象半个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璋,剡上为圭,半圭为璋。 、 《书·顾命》-秉璋以酢。 、 《礼记·祭统》-大宗执璋。 、 《周礼·大宗伯》-以赤璋礼南方。 、 《庄子·马蹄》-白玉不毁,孰为圭璋。
【组词】
璋瓒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庆】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个“文”字,中间有个心,表示心情诚恳;右边是一张鹿皮。合起来表示带着鹿皮,真诚地对人庆贺。小篆字形上面是鹿字省略一部分;中间是“心”字,表心意;下边是“攵”(suī脚),表示“往”。意思跟甲骨文相同。本义:祝贺;庆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谓心所喜而行也。”-庆,行贺人也。…吉礼以鹿皮为挚,故从鹿省。 、 《广雅·释言》-庆,贺也。 、 《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庆子家驹。 、 《国语·鲁语》-故庆其喜。 、 《诗·小雅·裳者华》-是以有庆矣。 、 《三国志·吴主传》-蜀遣卫尉陈震庆权践位。 、 《史记·苏秦列传》-苏秦见齐王,再拜,俯而庆,仰而吊。
【组词】
庆忭、 庆寿、 庆问、 庆官酒、 庆成宴、 庆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