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07: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07:29
寡人: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寡德之人”,在古代**,它特指君主的自称,表示自己德行不足,需要臣民的辅佐和教诲。
文学:在古典文学中,如《史记》、《左传》等历史文献中,君主常自称为“寡人”。 口语:在现代口语中,这个词已经很少使用,除非是在模仿古代语境或特定的历史剧、文学作品中。 专业领域:在历史学、文学研究等领域,学者可能会使用“寡人”来指代古代君主的自称。
同义词:孤、朕(古代君主自称) 反义词:臣、民(相对于君主的自称)
词源:“寡人”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早见于《尚书》等古代文献。 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主要保留在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中。
意义和影响:在古代**,君主自称为“寡人”体现了君主的谦逊和自省,同时也强调了君主与臣民之间的互动关系。
情感反应:这个词给人一种庄重、古朴的感觉,同时也带有一种权威和距离感。 联想:联想到古代宫廷、朝堂议事等场景。
经历或故事:在观看历史剧时,经常听到君主自称为“寡人”,这种用法让我对古代君主的自谦和权威有了更深的理解。
诗歌:
寡人立于朝堂之上,
望众卿共谋国昌。
虽寡德,愿听忠言,
共筑盛世辉煌。
视觉联想:联想到古代君主身穿龙袍,坐在龙椅上的形象。 听觉联想:在历史剧中,听到君主用低沉的声音说出“寡人”,给人一种庄重的感觉。
对应词汇:在其他文化中,如古罗马的“Caesar”(凯撒),也有类似的君主自称,但具体用法和含义有所不同。
理解:“寡人”这个词在古代文化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不仅是一个自称,更是一种文化和政治的象征。 重要性*:在学和研究古代**历史和文化时,理解“寡人”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是非常重要的。
1.
【寡】
少;缺少。
【引证】
《说文》-寡,少也。 、 《三国志·诸葛亮传》-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 《论语·季氏》-不患寡而患不均。
【组词】
寡尤、 寡功、 寡见、 寡交
孤独;孤单。
【引证】
《广雅·释诂三》-寡,独也。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生成及彊而寡。 、 《吕氏春秋·士容》-南面称寡。 、 《老子》-自谓孤寡。
【组词】
寡老、 寡孤、 寡女、 寡立、 寡草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