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18: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18:22
“惹草沾风”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招惹草木,沾染风尘。基本含义是指行为轻浮,容易引起麻烦或招致非议。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的行为不检点,容易招惹是非。
在文学作品中,“惹草沾风”常用来批评那些行为不端、轻浮放荡的人物。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警告或劝诫他人不要轻易招惹麻烦。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道德伦理讨论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那些容易陷入法律纠纷或道德争议的行为。
同义词:招蜂引蝶、风流倜傥、放荡不羁 反义词:洁身自好、安分守己、循规蹈矩
“惹草沾风”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个人行为规范的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也有所演变,但其核心意义——即行为轻浮、容易招惹是非——仍然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个人行为被视为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惹草沾风”这个成语在强调个人行为对社会影响的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于个人品德的期望和要求。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它让我联想到那些不负责任、容易引起麻烦的行为。在表达中,我会用这个成语来批评那些不检点、不自律的人。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用“惹草沾风”这个成语来劝诫一个朋友,希望他能避免那些可能给他带来麻烦的行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春风拂面惹草沾风,
花间蝶舞惹人醉。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一个轻浮的男子在花丛中嬉戏,招惹了周围的蝴蝶和蜜蜂。结合音乐,我可以联想到轻快的旋律,但带有一丝不安和警告的意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ir up trouble”或“cause a scene”,但它们没有“惹草沾风”这样富有诗意和形象的表达。
“惹草沾风”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表达,它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含义深刻。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对不检点行为的批评和警告。
勾引的惹草沾风泼赖徒,辱没杀受戒传灯好宗祖。
1.
【惹】
(形声。从心,若声。本义:招引)。
同本义。
【引证】
何逊《九日侍宴乐游苑》-春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组词】
惹口面、 惹邪、 惹起、 惹口舌
2.
【草】
(形声。从艸,早声。小篆艸,象两棵草形,是草的本字。今“草”字系假借字,原是“皂”的本字。《说文》:“草,草斗,栎(lì)实也”(栎实:栎树的荚果,即皂角)。借为“草木”之“草”以后,则另造“皂”字来代替。本义:栎实)。
草本植物的总称。
【引证】
《说文》-艸,百卉也。从二屮。会意。经传皆以草为之。汉书多以屮为之。 、 《吕氏春秋·任地》。注:“草,秽也。”-大草不生。 、 《吕氏春秋·本味》-草食者羶。 、 《楚辞·悲回风》。注:“生曰草。”-草苴比而不芳。 、 唐·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组词】
除草;粮草、 野草遍地;寸草不留;青草;牧草;茅草;草厅、 草莽
3.
【沾】
古水名。
【引证】
《说文》-沾,沾水,出上党壶关东入淇。从水,占声。
淇水支流。源出山西省壶关县南赵掌尖老山南麓,东流入河南省,至鹤壁市西注入淇水。今上流建有弓上水库。
4.
【风】
比喻感化。
【引证】
《史记·平准书》-天子于是以式终长者,故尊显以风百姓。
【组词】
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