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54: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54:47
修正主义(Revisionism)是一个政治学术语,指的是对既定政治理论、历史**或意识形态的重新解释或修改,以适应新的政治、经济或社会条件。修正主义者通常试图对传统观点或教条进行调整,以使其更符合现实情况或新的政治目标。
在不同的语境中,“修正主义”的使用有所不同:
“修正主义”一词起源于19世纪末的社会主义**,特别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内部的争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扩展到了其他领域,包括历史学和文学批评。
在特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修正主义往往与对权威的挑战和对传统观念的质疑联系在一起。在政治领域,修正主义可能被视为对现有秩序的威胁,也可能被看作是适应时代变化的必要调整。
对于许多人来说,“修正主义”可能带有负面的情感色彩,因为它常常与对历史事实的歪曲或对传统价值观的挑战相关联。然而,也有人认为修正主义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知识更新的必要手段。
在个人经历中,修正主义的概念可能体现在对个人信仰或价值观的重新评估上。例如,一个人可能在经历了某些生活**后,对自己的某些固有观念进行反思和调整。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修正主义”来表达对传统爱情观念的重新思考:
在爱的修正主义里, 我们不再追求永恒, 而是珍惜每一刻的真实。
结合视觉艺术,可以使用“修正主义”来描述一幅画作,它以非传统的方式重新诠释了古典主题。在音乐中,某些现代作品可能被视为对传统音乐形式的修正主义尝试。
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修正主义”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俄语中,“ревизионизм”(revisionism)同样用于政治和历史领域,但其具体应用和接受程度可能与英语世界有所不同。
“修正主义”是一个复杂且多维的词汇,它在不同的领域和语境中有着不同的含义和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一词汇,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政治和历史领域的复杂性,也能在个人思考和表达中提供更多的灵活性和深度。
1.
【修】
(形声。从彡(shān),攸(yōu)声。“彡”有装饰义。本义:修饰,装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修,饰也。 、 《礼记·礼运》。注:“犹饰也。”-义之修而礼之藏也。 、 《楚辞》-美要眇兮宜修。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修敬也。
【组词】
修容、 修词、 修饰边幅、 修娖
2.
【正】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同本义。
【引证】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有绳不以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稍稍正坐。 、 清·姚鼐《登泰山记》-泰山正南。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正则无景。 、
【组词】
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 正阳、 正锋、 正院、 正分、 正胁、 正位、 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
3.
【主】
件,桩。
【引证】
《儒林外史》-放着这样一主大财不会发,岂不是如入宝山空手回。
灌入 同: 注
【引证】
《荀子》-主量必平,似法。
4.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