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9:29: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9:29:42
村妇: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居住在乡村的妇女。它通常指的是那些生活在农村地区,可能从事农业劳动或家务劳动的女性。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村妇可能被描绘为朴实、勤劳的形象,有时也带有一定的乡土气息。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村妇可能被用来指代农村妇女,有时可能带有一定的贬义或刻板印象。 专业领域:在社会学或农村发展研究中,村妇可能被作为一个研究对象,探讨她们的生活状况、劳动分工和社会地位。
同义词:农妇、乡妇 反义词:都市女性、城市妇女
词源:村妇一词由“村”和“妇”组成,“村”指乡村,“妇”指妇女。 演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村妇这一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其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村妇往往被视为勤劳、朴实的代表。在现代社会,随着农村女性地位的提升,村妇的形象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她们的教育水平和职业选择更加多样化。
村妇这一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的乡村生活、勤劳的劳动场景,也可能带有一些对农村生活的怀旧情感。
在我的家乡,村妇们总是忙碌于田间地头,她们的勤劳和坚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晨曦中,村妇的歌声飘过田野,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看到村妇这个词,我可能会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位妇女在田间劳作,阳光洒在她的脸上,远处传来鸡鸣和牛叫声。
在不同文化中,村妇这一概念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和理解。例如,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countrywoman”或“peasant woman”,但其社会地位和文化内涵可能有所不同。
村妇这一词汇不仅代表了农村妇女的形象,也反映了农村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和描绘农村生活。
1.
【村】
(形声。从邑,屯声。本义:村庄)。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徐铉曰:“今俗作村。”-邨,地名。 、 陶潜《桃花源记》-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环村居者皆猎户。
2.
【妇】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帚”,右边是“女”。从女持帚,表示洒扫。本义:已婚的女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婦,服也。从女,持帚,洒埽也。会意。谓服事人者。 、 《广雅》-女子谓之妇人。 、 《仪礼·士丧礼》。注:“妻妾子姓也。”-妇人侠床。 、 《礼记·曲礼》-士曰妇人,庶人曰妻。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组词】
少妇;孕妇;媳妇;妇驵、 妇政、 妇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