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18:48: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18:48:42
“携家带口”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带着全家老小一起行动。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在迁移、旅行或做某事时,不仅自己参与,还带着家人一起。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家庭集体行动的情况,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共同参与。
在文学作品中,“携家带口”常用来描绘家庭团结和共同面对困难的场景,如在迁移、逃难或旅行中。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更随意,用来描述某人带着家人去某个地方或参与某项活动。在专业领域,如社会学或家庭研究,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分析家庭结构和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
同义词:
反义词:
“携家带口”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携”(带着)、“家”(家庭)和“带口”(带着家人)三个部分组成。在古代汉语中,类似的表达方式已经存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稳定。
在**文化中,家庭观念非常重要,因此“携家带口”这个成语强调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共同行动。在社会变迁中,这个成语也反映了家庭在面对困难时的团结和互助。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温馨和团结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家庭成员之间的爱和支持。它也让人思考在现代社会中,家庭成员如何在各种情况下保持紧密联系。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见过许多家庭在节假日时携家带口外出旅行,这种场景让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携家带口,踏遍青山绿水, 笑声回荡,爱意绵绵不绝。”
想象一幅画面:一家人手牵手走在乡间小路上,孩子们的笑声和父母的谈话声交织在一起,这种场景给人带来温馨和幸福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ake the whole family”,虽然不如“携家带口”那样具有成语的韵味,但也传达了类似的意思。
“携家带口”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家庭成员的共同行动,也反映了家庭在文化和情感上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家庭关系和团结。
这次外出不准~,只能单身上阵。
1.
【携】
(形声。从手,隽(jùn)声。本义:提着)。
同本义(把地上的物品举提起来)。
【引证】
《说文》-携,提也。 、 《诗·大雅·板》-如璋如圭,如取如携。
【组词】
携壶;携带、 携酒牵羊;携杖
2.
【家】
词尾。
【组词】
成年家;整天家
3.
【带】
(象形。小篆字形,上面表示束在腰间的一根带子和用带的两端打成的结。下面象垂下的须子,有装饰作用。本义:大带,束衣的腰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带,绅也。上象系佩之形。佩必有巾,从重巾。 、 《仪礼·士虞礼记》-不说带。 、 《诗·卫风·有狐》-之子无带。 、 《左传·桓公二年》-带裳幅舄。 、 《世说新语·文学》-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 、 《墨子·公输》-子墨子解带围城。
【组词】
带冕、 带围、 带钩、 带头
4.
【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引证】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 《国语·晋语》-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 、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 《左传·定公四年》-勺饮不入口七日。 、 《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组词】
口腹、 口分、 口滑、 口辅、 口眼弗闭、 口里摆菜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