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47: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47:01
惧内(jù nèi)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害怕内部”或“害怕内部的人”。在现代汉语中,它特指男性害怕自己的妻子,即“怕老婆”。这个词汇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暗示男性在家庭中地位较低,或者在处理家庭事务时过于顺从妻子。
“惧内”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惧”(害怕)和“内”(内部,这里指家庭内部)组成。在古代,男性主导家庭和社会,因此“惧内”一词的出现反映了社会观念的变化,即男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可能不再绝对。
在**传统文化中,男性通常被视为家庭的主导者。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性别平等观念的普及,“惧内”现象被更多人接受,甚至被视为一种现代家庭关系的体现。
“惧内”一词可能引起不同的情感反应,从幽默到批评不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温柔的丈夫和一个强势的妻子,或者是一个和谐的家庭关系。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遇到“惧内”的情况,可能会以幽默的方式来处理,比如自嘲或者开玩笑,以此来缓解可能的尴尬。
在诗歌中,可以将“惧内”融入描述家庭和谐的诗句中,如:“家中虽有惧内夫,笑语盈盈满堂春。”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男性在妻子面前小心翼翼的样子,或者在音乐中,可以选择轻快的旋律来表达这种幽默的家庭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hen-pecked husband”(英语),它们都描述了男性在家庭中的某种顺从状态。
“惧内”这个词汇反映了社会对性别角色的认知变化,它既是幽默的源泉,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文化和社会的脉动。
1.
【惧】
(形声。从心,瞿声。本义:害怕,恐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惧,恐也。 、 《墨子·尚同中》-是以举天下之人,皆恐惧振动惕栗,不敢为淫暴。 、 《史记·屈原列传》-楚兵惧,自秦归。 、 《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荀子·解蔽》-故有知非以虑是,则谓之惧。 、 《礼记·礼运》-喜怒哀惧爱恶欲。 、 《论语·子罕》-勇者不惧。
【组词】
惧思、 惧选、 惧高症
2.
【内】
里面。与“外”相对。
【引证】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一室之内。 、 《世说新语·雅量》-郗犹在帐内。 、 《世说新语·贤媛》-东海家内则郝夫人之法,亲陵家内范钟夫人之礼。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一板内有重复。 、 清·姚鼐《登泰山记》-数里内无树。
【组词】
海内;关内;内牵
指某一群体或某一物体的中间。常指国内或朝廷内。
【引证】
《论语·季氏》-动干戈于邦内。 、 汉·贾谊《过秦论》-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内,名词作状语,译时加介词“对”,为“对内”。) 、 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三国志·诸葛亮传》-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组词】
内叛、 内患、 内事、 内睦、 内噬、 内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