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46: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46:22
词汇“众军”分析:
“众军”字面意思是指大量的军队或士兵的集合。它通常用来描述一个庞大的军事力量,可能由多个部队或军团组成。
“众军”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众”表示多,“军”指军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稳定,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其具体应用可能有所变化。
在**古代,众军常与帝王将相的权力和战争的胜负联系在一起,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军事和政治结构。
“众军”可能让人联想到战争的残酷、士兵的牺牲以及领导者的决策,带来一种庄严和沉重的情感。
在历史学*中,我曾研究过关于众军在古代战役中的作用,这让我对古代军事策略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低垂,众军无声,铁甲映月,战鼓未鸣。”
想象一幅画面:广阔的战场上,众军排列成阵,旌旗飘扬,战鼓隆隆,这种场景带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assive army”或“large force”,但“众军”特有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在翻译中可能难以完全传达。
“众军”这个词不仅描述了军事力量的规模,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语言的内涵和外延。
1.
【众】
(会意。“众”从三人。“三”表示众多。“众”表示众人站立。“衆”,甲骨文字形。象许多人在烈日下劳动。本义:众人、大家)。
同本义。
【引证】
《国语·周语》-人三为众。 、 《易·说卦》-坤为众。 、 《周礼·大宗伯》-大师之礼用众也,大均之礼恤众也,大田之礼简众也,大役之礼任众也,大封之礼合众也。 、 《后汉书·杨终传》-安土重居,谓之众庶。 、 《荀子·脩身》。注:“众,众人也。”-庸众而野。 、 《论语·卫灵公》-众恶之,必察焉。 、 《左传·襄公十年》-众怒难犯。 、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 《史记·陈涉世家》-此教我先威众耳。 、 诸葛亮《后出师表》-群疑满服,众难塞胸。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激众愤。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吾村之众。
2.
【军】
(会意。金文字形,从车,从勹(bāo,包裹)。表示用车子打包围圈的意思。古代打仗主要靠车战,驻扎时,用战车围起来形成营垒,以防敌人袭击。本义:围成营垒)。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军,圜围也。 、 《广雅》-军,围也。 、 《国语·晋语》-军于庐柳。